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凝心聚力加快振兴发展

广东梅州铆足劲头再启新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1月11日   第 06 版)

  “一路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梅州,因梅得名,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51.4万人,下辖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等8个县(市、区)。梅州,是传统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是全球客家人的祖籍地和心灵家园,被誉为“世界客都”。

  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开放新蓝图,梅州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抢抓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宽发展新空间,推动区域及全球客商主动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振兴发展。

  构建粤东北门户枢纽城市

  交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先行基础。

  近年来,梅州以建设“粤东北门户枢纽城市”为目标,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新机场建设”为重点,推进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出省出海大通道,构建“水陆空”全方位快速畅通的立体交通体系,实现与珠三角、汕潮揭、赣南闽西互通互联。

  高速路的建设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梅州定下“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将在近年规划建设九条高速公路。现已建成梅大(含东延线)、济广高速平远至兴宁段、汕湛高速五华段、兴华4条高速公路,打通了与梅州毗邻的河源、赣州、龙岩、揭阳、汕尾等出省出海快速通道,为百姓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去年,梅州动工修建了兴华、梅平、大潮(含大漳支线)、梅州东环、大丰华高速丰顺至五华段、兴汕高速五华至陆河段六条高速。截至目前,梅州市通车高速公路已达6条9段共567公里。

  在兴建高速的同时,铁路机场航道的建设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据悉,梅州市在建高铁项目1个,明年计划动工高铁项目2个,梅州境内总里程233公里、总投资308亿元。其中,广梅汕客运专线梅州至潮汕段(梅汕高铁)已全线动工,2019年将建成通车;杭州至广州快速铁路龙川至梅州至龙岩段(双龙高铁)和瑞金至梅州铁路(瑞梅铁路)计划明年动工。

  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建成后,梅州将成为连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黄金通道”。梅县机场航线增至9条,通航国内外15个城市,明年初可起降中型以上飞机。梅县机场迁建工程现已初步确定选址,力争“十三五”期间动工建设。新机场拟按4C标准规划建设。

  在贯通对外交通“大动脉”的同时,梅州着力提升国省道和县乡公路,力求进一步畅通对内交通“毛细血管”。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77万公里,密度达112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广东全省山区市前列。

  重点项目建设获重大突破

  重实体、兴实业。实体经济是大国经济发展之本,也是梅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动力。

  梅州市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从生产端入手、从供给侧发力,从新兴工业、现代服务业“双向发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全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近年来,梅州用重点项目建设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6年,梅州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6%;其中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4.3%,拉动全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今年1至9月,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8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0.4%,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拉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1%,居广东省第1位。

  产业集聚带成为梅州市经济增长又一动力。

  嘉应新区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见雏形、五年成规模、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并重,取得成效。据统计,2016年,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50.26亿元,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222.97亿元,增长57.4%。今年1至9月,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24.5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7.1亿元;新签约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206亿元。

  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以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为核心,以梅县、兴宁、五华、丰顺的4个产业转移园为组团,打造产业集聚洼地。除了推动电力、建材、矿业加工、烟草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还着重发展电子信息、机电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去年,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工业总产值达356.98亿元。今年1至9月,产业集聚带新签项目33个、计划投资额92.42亿元,新动工企业32家,新建成投产企业21家。

  江南新城雏形初步显现

  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抢抓“两大振兴政策”的重大机遇,高度重视中心城区扩容提质,高起点规划建设嘉应新区,将江南新城作为实施“三大抓手”和“一区两带六组团”战略的重中之重来抓。

  如今,江南新城建设各项工作正在平稳有序推进,力求规划更加优化。安置房建设、道路管廊建设顺利推进,马鞍山公园、芹洋湿地公园和剑英湖公园改造提升基本完成,学校医院等配套服务项目加快实施,保利、恒大、万达、义乌商城、时光梅州等产业项目有序建设,初步拉开了城市“骨架”,功能配套不断完善,江南新城城市雏形初步显现。随着产业项目的陆续建成,未来五年,江南新城将形成以总部经济、商务旅游、云计算大数据、金融服务等为主导的产业集聚群,实现从单一的新城区向功能多元的城市空间转变。

  在扎实推进嘉应新区起步区芹洋半岛、江南新城、梅县新城建设的同时,梅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兴宁副中心城市和五个县城,以及22个中心镇建设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具有客家特色的城镇群初步形成。实施“六个一”工程,推进中心镇建设,培育一批专业镇、特色小镇。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梅州依托生态资源和客家文化,规划建设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以健康养生休闲为特色,以文化旅游产业为载体,打造具有强大集聚力、带动力和文化感染力的国家养生休闲产业创新区。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围绕“三年攻坚、两年巩固,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要求,梅州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在广州市和省直、中直驻粤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全市相对贫困人口58590人实现脱贫,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指标任务。2017年瞄准年底要实现全市70%的相对贫困人口脱贫和全面推进349条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两大目标,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落实好“三保障”等民生政策,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新农村建设。

  截至今年9月底,梅州累计筹集扶贫开发资金29.24亿元,市财政专门设立每年1500万元的市级扶贫专项资金,作为市直帮扶单位的引导资金和市扶贫开发工作经费,推动精准扶贫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共投入使用16.58亿元,使用率57%。落实帮户项目25.4万个、帮村项目2039个;组织2.22万户贫困户实施种养项目6014个;贫困村引进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165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29个,发展村旅游项目25个,建立电子商务平台67个。

  擦亮文化品牌 持续改善民生

  近年来,梅州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获批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于今年通过了实验区总体规划的专家评审。在梅州市第七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创建广东文化高地,擦亮梅州“文化之乡”品牌,推动文化惠民。今年梅州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高潮,力争今年底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围绕提高保障底线民生、帮扶困难弱势群体、促进教育资源公平、扶持创业就业等十个方面,梅州连续五年每年坚持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让发展的成果有温度、暖人心,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连续五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来君)

中国—拉美国际博览会在珠海举行
广东梅州铆足劲头再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