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南通市市民李女士检查出肺部有结节,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进行治疗。近日,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与上海市肺科医院联合推出“上海名医团大型惠民义诊”。听闻消息后,她特意前来复查,并当场预约了手术。这次给她看病的是上海市肺科医院副院长陈昶,让李女士激动不已。“就算去上海肺科医院,也不一定能找到陈院长看病啊,你说幸不幸运?”李女士说。
民之所需,政之所为。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扩大财政支出、建立保障制度,瞄准一个个民生“痛点”,办成一项项民生实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照护保险减负担】
陈启蕴今年61岁,今年年初刚从南通一所高校退休,一直备受恶性肿瘤困扰。2个月前,她又不幸中风,让本已不太好的身体状况雪上加霜。多方打听之后,陈启蕴住进了护理院。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一样,陈启蕴一住进护理院就开始享受照护保险。
“在重症室的时候一天要1万多块钱,普通病房如果请一个护工,少说也要五六千块钱,还要自己负责饭费、医药费。”患者的亲属给笔者算了笔账,“现在在护理院,照护保险补贴1500块钱,自己只要出3000块钱,护理费、吃住等都包括在里面。”
早在2015年10月,南通市就在全国率先将基本照护保险作为“第六险”正式列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从2016年1月1日起开始探索实施。在南通,像陈启蕴一样享受基本照护保险的人员已接近4000名。该制度实施1年多来,已覆盖市区114.2万参加医疗保险的市民。
【多样服务助养老】
“62毫米汞柱,舒张压,脉搏74每分钟。”家住南通市区城东街道新龙花苑的陈大爷在濠东绿地跳完交际舞后,步行到小区内的城东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在用这里的一体机设备量血压、测血糖。“现在年纪大了,像这样每天到这里量一次才放心呢,还很方便!”陈大爷说。
陈大爷告诉笔者,原本子女们为他请了一个保姆,但自打城东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出了日间照料服务,陈大爷索性辞退了保姆。“自己买了还要烧啊、煮啊,挺麻烦的。我现在直接在中心订餐,他们直接送到我家里,省时省事,很方便!”
目前,南通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已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家,老年人日托助餐点415家,提档升级达到标准化水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有120家,并引进上海乐慈、南京晚亭等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承接运营,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
【校园开放促健身】
今年69岁的市民张先生是三里墩小学晚间锻炼的常客。他说,以前想锻炼,要么在小区转转,要么骑自行车到学田公园里锻炼,但距离相对较远,老伴和子女们都不放心。现在走几步就能到学校里锻炼身体,十分开心。“吃完晚饭后,我经常带着孙子来这里锻炼。这边空气好,又安全!”
“学校在‘敞开大门’的同时,严格实施出入证管理制度”,南通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副处长沙晓峰透露:“市民可以携带二代身份证、社保卡、市民卡、学生校园卡等证件,自助办理入校健身卡,共分为临时卡和长期卡两种,前者在健身结束后需要归还健身卡,后者则需要缴纳20元押金并长期持有。”
据了解,南通市教育部门将进一步扩大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数量,提高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质量。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上半年,南通市中小学校对外开放的体育设施已经服务周边健身群众超过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