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在民族传说中续写新传奇(TA说民族)

肖 勤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0月28日   第 07 版)

  在中国西南,山脉纵横河谷蜿蜒的丛山深处,有一支古老的民族世代在此繁衍生息,他们开荒辟草,从古自今,被当地各族人民称之为“地盘业主、古老前人”。他们以竹为姓、图腾和信仰,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建立了雄踞中国西南地区的夜郎国。这个古老的民族鲜为外界所识,包括族名——仡佬族。

  关于夜郎国,绝大多数人知晓的仅仅是那句成语——夜郎自大。这句普遍用于贬义词的成语,仿佛是“西南蛮夷”落后愚昧的象征。然而,作为夜郎国主体民族的仡佬族,在历史的长河里,却实实在在为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作出独特的贡献、留下了特殊的印迹。

  在中国,有一种色彩叫丹砂红,中国古代帝王的朱批,便是丹砂矿末。在中国,有一种本土宗教,叫道教,秦始皇欲求长生不老,便是求教于道士们的神秘炼丹术。而这两者皆与仡佬族有关。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其主要聚居的遵义市务川县,旧属巴地,县域内拥有居全国汞矿储量之首的特大型矿床,仡佬族因此成为全世界最早掌握炼丹技术的民族。在开荒辟草刀耕火种中,勤劳的仡佬人发现含有丹砂的石头能够烧出水状的物质来,这种神奇的物质似水非水、晶莹剔透、可分可合,如同天赐,是为圣物,富敌金银,是为水银。从商朝起,仡佬族便因丹砂水银与中原有了紧密的联系,秦朝时期,仡佬族人的丹砂生意更是被巴寡妇清做到了秦始皇那里。《史记》记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遥想当年,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站在重重宫殿之上,是用怎样渴切的心情南望,等待清的车队,等待那车轮掀起的滚滚尘烟,等待传说中世代居住在山洞中艰辛开采丹砂、“遇生人即化风而去”的仡佬族麻阳人,为他从遥远西南幽深的洞穴中带来能予他长生不死的天赐丹砂。

  在贵州的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仡佬族人至今还保存着拜祭宝王的传统,在他们的传说中,宝王是丹砂之王,只有他能帮助世代仡佬人寻到丹砂矿,换油换米,换几千年的生息与繁衍。在苦难为伴的历史长河里,神秘善良的宝王是他们幸福的所在。的确,纵观天下矿藏,像务川的丹砂采冶业,能够从春秋战国历经秦汉宋唐明清直到21世纪者,实属罕见。千百年来,仡佬人坚持在盛产丹砂的地方建宝王庙,为宝王敬奉香火;在开坑探砂前会祈愿做小祭;开到高纯度的丹砂矿(俗称“发槽子”)后,还愿做大祭;遇到年节做节祭。除了大祭,一般情况下,拜祭宝王其实很简单,烧香烧纸点烛敬猪头,这个朴素的民族以朴素的仪式来完成与大自然的契约——你予我的,我记得;我予你的,便也是这份记得。相比较起很多健忘者来说,仡佬人朴素的情怀里藏着可贵的“感恩”二字。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丹砂采冶业已经不再是务川矿区仡佬族赖以生存的基本手段,拜祭宝王的习俗在非采冶区已经渐渐消失痕迹,表演性质的拜祭代替了民族内生动力的崇拜。但他们世代居住的老宅中那些以丹砂作色的红漆板壁橱柜、婚嫁宴席中制作的“红点点粑”,逢年过节时吃的红酥食、红麻饼……依然饱藏着一个民族的神秘记忆。这些记忆和山河一样古老坚实、朴华素净,犹如仡佬族人对万物的敬仰。这个开荒辟草、凿洞攻矿的民族,在西南高原的深山密箐(qìng)中创造了属于他们的丹砂文化。

  传说中,宝王让贫穷的仡佬人找到了丹砂,教仡佬人从丹砂中炼出了神奇的赛银之水。今天,神秘古老的丹砂文化正陪伴仡佬人走向新时代,实现新跨越。世界各地的仡佬族人勤劳奋进,像一粒粒丹砂融入中国红,以沉默安静、朴素感恩的姿态,书写和延续新的传奇。

仡佬族
在民族传说中续写新传奇(TA说民族)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