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海外华侨华人憧憬新时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0月28日   第 11 版)

  陈 静(阿根廷华助中心主任、阿根廷金凤凰国际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

  吴 昊(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

  谷世强[美国SINO-CONSULTING(SCI)公司首席执行官]

  王 文(欧中“一带一路”促进会会长、德国法兰旺盛投资策划公司总经理)

  张 杰(中国国侨办外派教师,现执教于泰国)

  中国,一个新时代到来了

  陈 静(阿根廷华助中心主任、阿根廷金凤凰国际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

  作为一名心系祖(籍)国的海外华人,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开幕当天,我在电视机前全程观看了大会开幕式直播,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过去的5年是砥砺奋进的5年,在经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取得了伟大历史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继往开来,终将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曾经历过新中国最困难的时期,也有幸看到了今天的祖国蒸蒸日上、朝气蓬勃。我几乎走遍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各个国家,深刻理解中国能够在变幻莫测的世界大格局中,摸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多么来之不易,这凝聚了全党、全国几代人的智慧和努力。如今,当我看到天宫、蛟龙、天眼、墨子等这些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当我看到“一带一路”的巨大影响力已辐射到遥远的阿根廷,当我回国时体验到用一部手机能办很多事情的极大便利,当我乘坐高铁对中国交通发展频频赞叹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新时代到来了!

  近几年来,因工作需要经常回中国的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个新时代的气息。我接触到的各级政府和机构,其办事效率和为民服务的热情态度都让我印象深刻。我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将以一个新的面貌迎接机遇和挑战。

  我今年曾陪阿根廷国家公共广播电视总局局长去中国考察,一线城市的高度发达和人民生活的富足,让这位阿根廷客人叹为观止,但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相比确实存在发展差距,仍需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继续努力。

  对我们海外华侨华人来讲,祖(籍)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和精神支柱,为祖(籍)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也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和欣慰。作为阿根廷金凤凰国际文化传媒的创始人,多年来,我在推广中华文化和加强中阿两国文化交流方面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每年配合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组织大型春节庙会活动,用举办画展、讲座、拍摄影视片等形式积极推动两国在文化、教育和艺术领域的合作交流。我和我的团队坚信,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全球华人会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已拨动了时代的琴弦,一波新的奋进浪潮即将掀起。我们海外华侨华人也要乘风破浪,与祖(籍)国人民同心同德、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发展、共同前进!在这个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大潮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继往开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见所闻感受新时代

  吴 昊(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

  今年10月8日,当我乘坐的班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徐徐起飞,我的思绪便随着视线飞出窗外,荡漾在祖国的城镇山川。

  一个月来,我有幸作为海外侨社负责人代表和海外媒体人代表,走访了国内不少省市。此时,一幕幕令我眼界大开、精神振奋的场景,栩栩如生地浮现在眼前。

  我的家乡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朝气和活力,国际大都市的格局已现雏形,正在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南京新篇章。

  在湖北,比黄鹤楼、神农架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一个是以世界上设计高速铁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经验最丰富而驰名的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另一个是世界上建桥最多的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桥梁”已成为祖国的亮丽名片、彰显综合国力的重要符号。

  在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省,5年来减少贫困人口776.8万人的数据,使我对脱贫攻坚战的广度和力度震惊。而在贵阳高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的考察,又使我实地感受了这场脱贫攻坚战的战果。

  飞机在空中穿越,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到了中国的石油之都大庆。这座在荒野上拔地而起的城市,已升华为天蓝水绿、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福州、北京、上海……一个个里程碑式的治国理政新成就接踵而来,中华大地生机勃发,春意盎然。

  一个月来在国内的亲历亲见,在我脑海中汇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追梦、圆梦新画卷。新的高度、新的跨度、新的深层次原因,“新”将给祖国带来怎样的前景?我思绪如潮,难觅要领。

  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的报告中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述,使我豁然开朗——新的高度已在砥砺前行的渐变、累积中,进入了划时代的新阶段;新的跨度已从站起来、富起来,踏上了强起来的新长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便是对新的高度和跨度的集中概括。新的深层次原因是找到了通过自我净化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新途径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想。“新”将给祖国带来的前景,是综合国力逐渐突破发展中国家的历史阶段,走进国际舞台的中心。

  祖国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将给我们海外华侨华人带来怎样的新福祉?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概括,我最想说的,还是在获得“2013中央电视台全球侨胞中国梦”征文特等奖时说过的话:“有了民族的复兴,个人的梦想才有生根发芽的最佳土壤;有了国家的富强,个人的梦想才有开花结果的最佳环境。”

  

  展望美丽中国新时代

  谷世强[美国SINO-CONSULTING(SCI)公司首席执行官]

  中共十九大的召开、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举世瞩目。《纽约时报》中文版的头条新闻题目就是《强国、矛盾、改革:习近平十九大报告关键词》。报告提出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屋建瓴地抓住了今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指明了方向。

  作为多年来不断地往返于中美之间,为两国公司合作牵线搭桥并提供咨询和代理服务的美国SCI公司CEO,我目睹了最近这5年中国发生的从反腐倡廉到绿色环保的巨大变化,对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宏伟蓝图信心满满。

  其实,我们在海外已经清楚地看到了最近5年均衡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近6000万人脱贫,比加拿大全国人口还要多!特别令人振奋和敬佩的是,到2020年,贫困县将全部从中国的版图上被摘帽,这将会是中国历史上多么了不起的辉煌成就啊!

  这两年,中国企业的步伐已经迈入新时代。不仅仅是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在美国走红,制造业也很火爆。像比亚迪公司最近在美国加州投资设厂,即将在美国本土生产电动大巴等重型电动汽车。中国研制的首批波士顿橙线地铁列车已经在长春成功下线,很快就要运往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所在的波士顿开始运营了。“中国制造”是低端产品和贴牌加工的帽子必将在新时代被彻底摘掉。

  到2030年,特别是到2050年,中国会建设成为怎样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呢? 根据中国的健康发展态势,我心目中的新时代是:农村从南到北将会是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山更青、水更秀,生态农业大发展。城市将会告别雾霾,京津冀实现绿色协调和谐发展,雄安新区将成为新的东方明珠。到那时,“中国制造”已经创造出许多享誉全球、信誉卓著的名牌,包括中国高铁、电动汽车、智能手机和新能源产品等,更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形象,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增。在太空科技和大数据领域,中国也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到那时, 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不再有贫困地区,“扶贫”将会成为新时代的历史名词,中国高铁和地铁将借“一带一路”驶出国门,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客机,也将成为蓝天骄子走向世界。中国游客去海外旅游人数会成倍增加,与此同时,中国也会成为全球最宜居和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中国将拥有一批国际一流大学,将拥有更多吸引海外留学生的热门高校。当然,更加坚挺的人民币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会成为吸引更多海外高端公司来中国这片热土投资。

  

  “一带一路”促世界和谐

  王 文(欧中“一带一路”促进会会长、德国法兰旺盛投资策划公司总经理)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也从一个参与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变。中国提出不称霸、不扩张,和国际社会共商共建共享和谐世界,中国的“一带一路”将这种理念带到全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精彩讲话,让全世界华夏儿女热血沸腾,信心和干劲倍增。作为一名旅德华侨,我非常关心中德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因为它是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对增进两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以中外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就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先行。在中共十九大召开之际,为了庆祝中德建交45周年,进一步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与发展,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德国法兰克福外国人参事会,分别在法兰克福和柏林两地举办“莱茵华韵”中国京剧交响音乐会和中国京剧民乐音乐会,为德国观众和海外华侨华人带来高品位的中国艺术,谱写中德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中华文化要走出去,更要融进去。为促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承,培养优秀文艺骨干,为有实力的海外文化团体搭建平台,国务院侨办提出在海外华侨华人众多的城市成立华星艺术团。德国于去年成立了华星艺术团,成为促进中德两国民众交流的温暖艺术之家,这无疑为中国文化的本土化落地形成助力。

  祖国的繁荣富强与我们海外华侨华人息息相关,强大的祖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她让我们在居住国赢得骄傲、安居乐业。

  我坚信中共十九大将给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给广大人民创造更多福祉,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更大的动力。同时,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宏图大略也能给海外华侨华人带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更多机会,从而得以报效祖国。让我们在住在国牵手美丽的祖国,努力讲好中国故事。

  

  “汉语热”在全球逐步形成

  张 杰(中国国侨办外派教师,现执教于泰国)

  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共十九大报告总结了过去5年的历史性成就,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描绘出了美好蓝图。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论断,不仅仅指的是国内情况,对于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同样适用。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海外华文教育是海外华人“保留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把根留住”的朴素要求。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海外华校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生源不仅有华裔学生,更有相当数量的当地人后代;对于华人来说,学习汉语,不仅仅是为了保留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更是为了提升与祖(籍)国沟通和交流能力水平。当地人的后代进入华校学习汉语,是为了学习一种语言技能、了解中华文化。“汉语热”在全球逐步形成。

  目前,全球共有各类华校近2万所,中国在14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592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但因师资缺乏、教材不统一、评价体系没有建立等一系列原因,华文教育发展受到一些影响和制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的目标,还需进一步加强华文教育工作。

  我个人觉得,一方面,中国教育部门应该加快海外华文教材的研制和科学考试评价体系建立的步伐,为华文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整合国内外资源,完善外派汉语教师的选派和管理制度,为海外提供业务精、懂管理的华文教育急需人才。同时,利用各种渠道,为所在国的本土华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

  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到本世纪中叶,使中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的伟大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海外华侨华人憧憬新时代
责编:张燕萍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