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青岛口岸:

多措并举推进贸易便利化

赵 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0月26日   第 10 版)

  青岛关检联手,进出口企业只需“一次通关”。
  张进刚摄(人民视觉)

  青岛纳税人可以用手机办税,图为青岛市保税区国家税务局工作人员展示手机办税登录页面。
  张进刚 司翠华摄(人民视觉)

  千年前,青岛即为中国海上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航地之一。

  时光易逝,贸易不息。

  而今,作为中国沿黄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青岛口岸同时拥有青岛港、董家口港两个一类海港口岸以及同样是国家一类口岸的青岛空港口岸,贸易便利。

  青岛口岸的海关、商检、商务等部门携手合作,打造便利化贸易通道:

  这几年来,从领头“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到“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再到“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模式”、建设自贸协定出口实施示范区、建立贸易便利化联席会议工作机制……青岛口岸的贸易便利化文章,愈来愈精彩。

  “纸黄金”给企业省7亿美元

  “咱们工作人员的手是金手指,签个字盖个戳,白纸变金子。国外客户都认这个,咱这边办理起来却简单不费劲,全程有人指导,关键还是免费的呢!”再一次拿到原产地证书,青岛城阳区某生产企业经理刘先生难掩兴奋之情。

  刘先生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生产毛巾和布料的典型小微企业,产品主要出口韩国,截至目前,该企业在青岛口岸前后申领了29份中韩优惠产地证,减免进口关税约3万美元。

  从一开始不了解自贸协定政策到现在驾轻就熟的“老司机”,刘先生和他的企业成为青岛口岸充分利用自贸协定政策助力小微企业出口创汇中的成功案例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青岛口岸共为34.3万批出口商品签发原产地证书、货值152.8亿美元,有关企业享受国外关税优惠约7亿美元。

  目前,中国已与2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贸协定,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

  于是,作为货物“身份证”的原产地证书越来越被重视。因为,这个证书,是商品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的“经济国籍”与“护照”,也是享受自贸伙伴关税减免和其他优惠待遇的重要凭证,在国际贸易中被誉为“纸黄金”。

  “刘先生们”能够充分享受到自贸区战略带来的政策红利,原因在于青岛口岸围绕自贸区战略实施,在全国率先构建的地方经贸合作推进机制。

  去年,青岛口岸率先建立国家自贸区(FTA)战略地方经贸合作推进工作机制,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开展该项工作的基地建设城市,重点建设政策知识培训、实施效果评价、对外谈判数据调研、复制推广创新研究和交流合作活动“五大基地”。

  目前,在青岛口岸,关检商务等有关部门组织“自贸区优惠政策进万企”活动;启动原产地签证服务“县县通”工程;设立“自贸协定货物通关专用窗口”。

  进口牛肉3天摆上市场

  澳大利亚牛肉、美国谷饲牛肉、新西兰天然草饲牛肉、鲁西黄牛……在青岛抚顺路批发市场几家牛肉摊位上,冷柜里摆放着十几种包装的牛肉,其中,半数以上是进口的。

  “我们市场上售卖的牛肉里,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来的占一半以上。”摊主孙先生说,近几年来,青岛市场上的进口牛肉越来越多,“别看这些牛肉是进口的,新鲜度一点也不差,价格也不比国产牛肉贵,销量很好。”

  这些牛肉,3天以前还是一头肉牛,在阿根廷、澳大利亚或新西兰的牧场里悠闲进食。

  来自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岛口岸牛肉进口量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从2012年的1712吨,迅速增长到2017年的27774吨,增幅达1522%。从进口国家看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巴西等国。

  市民餐桌上进口牛肉越来越好买、实惠的生活镜头背后,是贸易的便利化。

  将便利化的效果具象为数字,或许更为直观:今年上半年,青岛口岸进口肉类产品验放周期缩短4天;进口水果验放周期缩短到1—2天;进口冰鲜水产品实现当天报检当天放行。

  为服务肉类产品进口,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全面启动‘进口肉类一体化设施驻点现场检验检疫工作模式改革’。”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处副处长焦宏强介绍说,为此,该局在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的一体化设施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进口肉类等产品的现场查验。为一线配备移动终端、执法记录仪等,实现驻点现场查验、取样送样、合格评定等工作,实现进口肉类随到随查,即时出证。

  目前,该机构驻点已达到每天80个冷柜的查验能力,比以往提高了一倍以上。相应地,由于减少了货车在现场的查验时间,每个货车可平均减少待时费月200元,每个集装箱综合节省费用约500元,冷库的周转利用率和物流运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一款被点赞无数的手机程序

  “对于外贸代理企业来说,时间和成本是企业生存的红线。”青岛诚业物流有限公司报检部经理闫晓雪坐在办公桌前,晃晃手机,打开两个多月前新下载的一款手机程序说:“使用‘国检窗’后,我们不需要再去排队了,直接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办理了检验检疫业务,真心点赞!”

  “咚咚”。手机另一头,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也听到提示音,聚精会神处理企业通过“国检窗”报送的材料、信息,时不时还需要即时回复企业在线提出的疑问。

  “如何将无纸窗口建设、通关便利化改革等工作目标与进出口企业需求相结合,我们动了大量脑筋,让企业有获得感是窗口转型升级的核心。”山东局通关处处长商兰静说,“‘国检窗’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时间、金钱,还是一座检企沟通之桥,让企业感觉他们就在身边。

  8月14日,全国首个检验检疫手机服务App“国检窗”全面上线运行。

  进出口企业通过“国检窗”可随时在手机上查询每个窗口工作人员的具体主管业务、联系方式,通过手机直接拨号和导航,一键联通检企双方。通过“国检窗”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开展检验检疫业务排队或预约、报检随附单据的无纸化上传、通关单打印申请和检验检疫证书速递申请等业务。每批次货物可压缩0.5个工作日,每个报检企业可减少1—2名现场工作人员,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奔波”。

  互联网时代,检验检疫通过网络简化流程,提升服务,在青岛口岸已是司空见惯。

  一款应用软件,将实体窗口大厅的服务事项迁移到手机上,集业务咨询、业务办理、业务预约和监督评价等功能于一体,不仅打造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功能互补的无纸化窗口服务新模式,还推动检验检疫服务进入“掌上时代”。

  来自企业的五封感谢信

  1月26日,大年二十九中午。一艘装有4300吨乙烯的轮船抵达董家口港。

  这批货物是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购买的重要化工原料。由于正值春节假期,按照正常流程,企业无法在正式放假前办理通关手续。“如果等节后再办理,船舶滞港产生的各项费用高达几十万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了解到该情况后,黄岛检验检疫局、山东局化矿技术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登轮检疫、取样、实验室现场检测、检务即时出证。最终,企业当天晚上就拿到检验证书,及时通关卸货。

  事后,该公司特意将感谢信送到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公室。

  此前不久,该局办公室刚收到另一封感谢信。

  这封感谢信来自中化弘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当我们的原油船远涉重洋靠泊港口,是检验检疫人员第一个冲上船舶量尺取样。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完全模糊了时间的界限,已经不分工作日还是周末,已经顾不得白昼还是黑夜,哪怕是在节假日期间,船靠的时间就一定是他们的工作时间。”

  今年以来,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公室先后收到了五封这样的感谢信,另外三封分别来自中石化、青岛港、联合石化。

  感谢信上的一字一句背后,是青岛口岸推进贸易便利化实实在在的行动。

  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青岛口岸不断创新贸易便利化措施,助推大宗资源性商品优进快放。

  去年10月以来,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先后下发《山东检验检疫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大通关建设的通知》和《山东检验检疫局关于印发持续深入抓班子带队伍等六项重点工作指导性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推进大通关建设的具体要求和进度。

  成效立竿见影。

  今年1—7月,仅黄岛口岸就进口原油3578万吨,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6;进口铁矿5064.8万吨,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10。该口岸大宗矿产品平均检验检疫放行时长13.38天,同比下降18%,较全国系统平均时长短43.3%。

多措并举推进贸易便利化
青岛跨境电商,实现“买卖全球”
资讯速递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