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农耕文明的现代化重塑(红色秋声)

文 心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0月22日   第 08 版)

  我的家乡在皖北淮河岸边,那里是中国地理上“南方”和“北方”的过渡区和交界处,既是传统的鱼米之乡,又是麦薯产地。那里留下了我童年少年时期美好的记忆,在密布的河网游泳捕鱼,在纵横的阡陌上追逐嬉闹是很多像我一样离开故乡、在外地生活人的永远乡愁,因而,对那里发生的变化也始终保持着关注。

  今年国庆节,我回到故乡,亲眼见证了那里最新发生的变化,令人欣喜。一是亮堂了。夜幕降临时,不仅各家灯火通明,而且村子里水泥路主干道两旁的路灯也齐刷刷点亮。水泥路主干道是去年借着“村村通”工程的东风建成的,而太阳能路灯则刚刚安装启用还不到两个月,彻底结束了村民雨夜里踏着泥泞,深一脚浅一脚摸索的日子。二是去县城的公交车通了。村里水泥路通了,县城的公交公司也看到了商机,开通了多路公交车,村民去县城更方便了。三是用水更安全更便捷了。村子里去年修建了自来水厂,管道铺设到每一家每一户。这样,拧开水龙头,村民就可以用上更干净的水了,并且水费很便宜。

  近几年来,村里发生的变化还有很多。比如,村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不断提高,报销范围不断扩大。再比如,县里实施精准扶项目,村里的几户家庭不仅拿到了扶贫款,而且还在相关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干起了蘑菇种植。对于这个小村来说,水泥路、路灯、自来水、医保报销、精准扶贫项目等都是其历史上首次出现的“新事物”,彰显着空前的新进步。对这些,村里人一谈起来就乐在心头,喜上眉梢。

  小村的这些进步和村民的欣喜之情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新局面的写照,也是从一个侧面,对十九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生动诠释。而进入新时代的农村人有更多新期盼。村民在述说新变化、表达欣喜之情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愿望。比如,期待村里建个运动场和文化活动室,农闲时可以打打篮球、读读书、看看报。比如,期待网线能入户,网费能降低,让家家户户用得到、用得起宽带服务。比如,期待农业科技专家能更多地到村子里、到田间地头来讲课、指导。再比如,期待村镇学校能引进更多县城里的优秀教师给孩子们上课……品尝到改革开放成果的村民充满对更美好的生活的渴望。作为对此的回应,十九大报告审时度势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作出了系统部署。可以期待,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农村将迎来深刻变革,传统农耕文明将迎来现代化重塑。

乡村振兴: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十九大时光)
影像志
农耕文明的现代化重塑(红色秋声)
图片报道
为中国的新时代点赞(微论衡)
责编:刘 菲 张保淑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