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中国网球赛事“成长的烦恼”(体坛走笔)

卢泽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0月11日   第 09 版)

  国庆、中秋假期结束,2017中国网球公开赛也落下帷幕。本届中网入场人数超过18.9万人次,观众餐饮和官方纪念品消费达到652万元,吸引了42家赞助商合作伙伴。这些数字表明,本次中网公开赛取得了较大成功。

  网球是一项高度职业化、特色化的体育项目,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消费结构的优化以及体育事业的发展,网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率不断升高,中国网球赛事的整体水准也在稳步提升。

  以此次中网公开赛为例。一方面,本次比赛彰显出中国网球赛事在硬件设施、服务水平上的迅速发展。本届赛事,中网对音响、网络全面升级,加装LED屏幕、无线网络全覆盖等做法均受到好评。另一方面,中网也在网球普及上持续发力。本届赛事,青少年推广及公益活动成为一大亮点,美籍华裔传奇球员张德培、16个大满贯得主纳达尔均参与其中。“京藏宏志班”的31名贫困家庭孩子也走进中网赛场,感受网球赛事的魅力。这些都为大众参与网球运动注入正能量。

  中网的成功是中国网球赛事爬坡过坎、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的缩影。不过,作为全球网球赛事的跟进者,中国网球事业仍然面临许多“成长的烦恼”。

  收入结构失衡是一大问题。纵观国际四大满贯赛事,其赞助商收入、门票收入、电视转播权收入和特许产品经营收入早已形成稳定、均衡的发展结构。反观中国网球比赛,则普遍面临着赞助收入过高,门票和电视转播、特许经营权收入过低的窘境。收入结构失衡、过度依赖赞助商,显然不利于中国网球赛事的健康发展。

  专业化运营水平较低也是软肋之一。相对于国外完全市场化的赛事运营体系,中国网球赛事经营的商业化水平较低,在网球赛事经营和管理方面缺少成熟的运营主体和人才支撑。这就需要中国在网球赛事制度改革上有所突破,既保障网球事业的健康规范发展,又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网球赛事的专业化运营水平。

  品牌文化建设也是中国网球赛事的一大短板。一项体育赛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辨识度和品牌影响力。例如,澳网在全球观众心中成功打造年轻、开放、创新的形象;温网则是文明、高雅、礼仪的代名词;法网赋予网球比赛以独特的浪漫艺术气息;美网则以成熟出色的现代化商业运营著称。随着中国网球赛事运营逐步走向成熟,如何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际网球顶级赛事,成为一道必答题。

  “成长的烦恼”不可避免,解决这些“烦恼”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潜力最大的网球市场而言,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还在于能否克服机制障碍和浮躁之风。只有这样,才能诞生更多的顶级网球赛事。

中国短道速滑瞄准平昌冬奥
中国网球赛事“成长的烦恼”(体坛走笔)
范忆琳:为大场面而生
中国马术奥运之队全球招募
西安全运会主场馆培土奠基
重庆汉丰湖国际摩托艇赛开赛
朱婷亮相新赛季
责编:刘 峣 邮箱:onionli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