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从西安港始发,满载中国机电产品、服饰鞋帽、电子产品的中欧班列(西安—汉堡)抵达汉堡车站。截至目前,由西安港始发的中欧、中亚班列累计开行近400列次,其中中欧班列最快15天到达欧洲,运输时间是海运的1/3,运价为空运的1/5。既不沿海也不沿边的西安港,如今成为中国西部特有的繁忙港口。
中国最大的陆上空间是向西。借着“一带一路”的机遇,中国西部变身对外开放的前沿。西部大开发,也随之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加大中央和东中部支持的同时,西部开发根本上要依靠改革开放创新增强内生动力。如今,开放的大门已经渐次打开。
2012年以来,国家先后在西部沿边地区设立了广西东兴、凭祥,云南瑞丽、勐腊(磨憨),内蒙古满洲里、二连浩特等6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助推沿边地区的开发开放。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等重点经济区、城市群亦在稳步发展中。举例来说,今年1至6月,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6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分别高于全州全省全国2.7、4.3、6.9个百分点。
开放带来的不仅是增长,更是体制与环境之变。不论是承接国内产业转移还是吸收吸引外资,良好的营商环境,都是扩大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就外贸来说,压缩审批时限和货物通关时间,提高抽、采样工作效率,压缩减少口岸工作事项等等,都需要简政放权。
开放带来的不仅是增长,更是产业的更新迭代。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面,却有着与东部比翼齐飞的可能性。2016年,陕西省宝鸡市军民融合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在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促动下,一个“军用技术衍生,民用技术反哺”的产业互动格局正在宝鸡悄然形成。还有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新疆的风电产业、甘肃即将打造的16个新材料基地……中国西部在对外交流中不断找到自己的优势产业新定位。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西部的每个省(区、市)几乎都有与“一带一路”对接的计划与行动。有理由相信,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这片占据国土面积七成以上的广袤疆域将迸发更加强劲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