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7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河南省安阳市召开,来自五湖四海的汉学家、汉字学者、留学生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汉字的发展。
汉字
历史的“活化石”
众所周知,汉字的本质属性是表意性,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文字,尤其是印欧语系文字的重要特点。汉字记录了中国的历史、社会、民俗等,是记录中华文明的“活化石”;同时,汉字也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认知和价值取向,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
“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汉字作为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文字符号系统,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广泛影响力,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安徽大学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说,汉字系统沿革有序,经历了持续的演进发展,从未停歇其内在的运动和变更。
汉字
讲述中国文化
汉字是活的,这一点需要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和国际汉字教学的人谨记在心。有一些学者讲起汉字就会讲“甲骨卜辞”“历史悠久”。这些内容当然需要,但是,汉字是被十几亿人用着的活着的文字。
新加坡环球中文中心秘书长乌卓妍说:“这次大会让更多热爱中文的人士了解到汉字的伟大。我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类似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介绍生动活泼的汉字的活动中来。”
圭亚那驻华大使贝尼·卡伦说:“这次国际汉字大会上,各路专家学者欢聚一堂,这对于中国汉字的发展和传播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除此之外,这次大会举办的一些活动,如留学生演讲比赛等,也会促进中国汉字的进一步发展。”
汉字
与我结缘的故事
我们在对汉字介绍与传播的同时,需要重视汉字传播的形式。这次国际汉字大会的收官之作是来自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围绕“我与汉字的故事”这个主题进行演讲。通过生动活泼、易于接受的形式,让汉语非母语的汉字学习者展现自身学习汉字的体会与收获,这是对汉字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
在演讲比赛中,选手们从不同侧面分享了自己学习汉字的体会,尤其是通过汉字来了解中国文化的奇妙经验。
“我曾去过美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但最终选择留在中国,因为我喜爱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来自瑞典的参赛选手魏明瑞说,他最初学习汉字是通过看饭馆菜单上面的菜名,从这些菜名文字的偏旁部首学到了很多汉字的精华。魏明瑞说最爱的国家是中国,最爱的语言是汉语,最爱的文字是汉字。
来自喀麦隆的参赛选手罗密与汉字结缘则是因为一部电影。罗密认为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因子,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智慧与思想,从古代的甲骨文演变为金文,又从金文演变为篆书……纵使删繁就简,汉字仍充满活力。
来自意大利的参赛选手来熙则通过一个“福”字展开演讲。“学习汉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愿意坚持不懈地学习汉语,成为一个地道的‘中国通’。”来熙说。
来自韩国的孙贞恩则表示,自己去“爨底下”旅游时对“爨”字有了兴趣,并进一步了解这个字的历史及发展,通过这个过程激发出自己学习中国民俗、历史和文化的浓厚兴趣。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