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9月25日 星期一

“中国乐派”奏响强音

——“全球音乐院校校长交流季”侧记

本报记者 刘涓溪 赵婀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9月25日   第 07 版)

  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在演出中

  回眸历史,中华民族音乐,集古人智慧之大成,在历史进程中,汇聚细流,博采众长。面向今日,有人说国乐蒙灰、光泽暗淡;有人说阳春白雪、高峰难攀。其实,凝结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乐派”,具备穿越时空直抵心灵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独特性,正以稳健的姿态走近世界中心。

  9月12日,“全球音乐院校校长交流季”以成立“全球音乐教育联盟”而落下帷幕,开启了全球音乐人才培养交流协作。来自美英德等16国的30余位世界顶尖音乐院校校长意犹未尽……“中国乐派”的倡导者、交流季发起人、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说:“‘中国乐派’是依托中国资源、以中国艺术风格为基调、以中国作品为体现、以中国音乐家为载体的音乐学派。举办本届交流季,是向全球顶尖音乐院校的同行同仁推介‘中国乐派’,共商音乐未来全球化发展与人才培养大计。”

  中国乐派 以乐养性

  时而低眉勾手,捻抹复挑;时而信手续弹,转轴拨弦。交流季开幕式当晚,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年过八旬的刘德海正在演奏琵琶曲《十面埋伏》。“正常心跳是每分钟72次,我演奏《十面埋伏》时,用四根琴弦,和十万大军打仗,心跳每分钟100多次。”自幼学习琵琶的刘德海,一拨一挑弹出中国音乐之精髓。他谈起国乐来,流露出愉悦与兴奋,“我是国乐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爬坡人,明知没有终点,还会一直往上爬。”

  像刘老一样视国乐为毕生追求的,还有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的邹文琴教授。“我们要学会用歌唱这个百灵鸟,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9月10日晌午,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室传出珠圆玉润的歌声,这是一堂声乐观摩课,邹文琴正在辅导研究生练声。站姿挺拔如树干拔起,吐字清晰如珍珠落盘,邹老师在中国声乐艺术道路上走过几十年的光景,如今仍然精神饱满,热情洋溢。

  纵观古今,中华民族音乐魅力有增无减,华夏文明的点滴记忆中,处处充满着“音符的韵律”。从直抒胸臆的《诗三百》、蕴藏浪漫情愫的《楚辞》,到瑰奇绚丽的《汉赋》名篇;从冼星海咏唱出中国人抗敌决心的《黄河大合唱》,到李焕之展现春节喜庆的《春节序曲》,这些音符的排列组合,早已形成了展现中华民族音乐发展特点与精髓的“中国乐派”。

  为什么倡导“中国乐派”?王黎光说:“之前的中国音乐教育多模仿西方,其实,根植于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体系,更能具备世界一流的气质。”纵览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中国乐派”的提出,正是站在华夏文明历史发展的重要拐点上。

  内涵丰富 赓续传承

  “‘中国乐派’,我认为包括4个内涵:金——经典音乐作品,如《高山流水》《十面埋伏》,体现中国人对自然、历史的敬畏与思考;红——歌颂革命的歌曲,如《黄河大合唱》《红色娘子军》,继承和传颂中华民族坚忍不屈的意志品质;绿——民间音乐作品,如《沂蒙山小调》《茉莉花》,流露出中国百姓对生活的感悟和真挚的情感;蓝——中国乐器演奏有外国音乐风格的作品,如《平安之夜》,用中国方式演绎世界文化瑰宝,让人耳目一新。”刘德海生动地介绍说。金、红、绿、蓝4种颜色,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中国音乐,给世界音乐增添新的色彩。

  “‘中国乐派’的根基是必须要发展中国声乐。”邹文琴介绍说。中国声乐内容丰富,包含戏曲400多种,说唱音乐400多种以及56个民族与5大语系的民族歌曲等。歌唱以普通话为表演根基,搭配各地方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韵律之美。邹文琴认为,“中国话是非常美丽的语言,有四声、有尾韵。我们要坚持自己最擅长的东西,热爱传统文化,有骨气肯定它,这样去研究它,才会出成绩、出人才、出作品、出精品,并且流传下去、传播出去。”

  现阶段,如何发展“中国乐派”,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世界历史上杰出乐派的成功,既是基于历史的传承、文化的积淀,更是对于主体文化建设的自觉。威尼斯的歌剧流派,运用繁荣的商业模式实现意大利人对舞台的追求;维也纳古典乐派在吸收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探索德奥新的音乐语言;俄罗斯民族乐派厚积薄发,从历史、民间文化中吸收养分,创造东西文化交融的新风格。王黎光认为,“中国乐派”应本着“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的理念,传承华夏文明内涵,萃取中华文化宝库的精华与能量,努力焕发东方古国的“古韵新声”。

  世界智慧 互通互融

  音乐的全球化让全人类受益。以乐为媒,结识良师益友;以曲为介,联通古今中外。魏玛弗兰茨·李斯特音乐学院院长克里斯蒂娜·古尔克在交流季上说,音乐如同和平的使者,是一种能将幸福传递给社会的生命形式,它能消除不同社会阶层、语言、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壁垒,也能为陌生人搭建起友谊的桥梁。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西方国家开始期待中国智慧,关注中国文化。交流季上,波士顿音乐学院院长理查德·奥特纳认为,“在过去的200年里,西方音乐学院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欧洲艺术音乐上,折射出一种霸权主义文化观。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世界各地民间或本土音乐以及流行音乐在当代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美国巴德音乐学院院长罗伯特·马丁表示,“我们认识到中国博大的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当今艺术形式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欧洲中国音乐研究会创始人高文厚表示,“中国音乐的发展缺乏国际化交流。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地发展中国音乐。交流季就是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传承古韵,共享发展,关键在人。“本届交流季群贤毕集,我想了解在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世界背景下,各国如何开展音乐人才培养等问题”,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蔡乔中谈到。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音乐教育体系,亟待海纳百川,奏响强音。

  “我很赞成培养青年人走出去、请进来。”刘德海说,要多组建青年音乐营、开展国外课堂,促进相互交流。来自乔治梅森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威廉·里德表示,“音乐人才培养,就是发现具有音乐天赋的人,并用创新性的机制去激励他们。每一代人都必须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搭建起桥梁,深入挖掘,激发出音乐最优秀的创造力”。

“中国乐派”奏响强音
文学和影视到底谁帮谁(墙内开花)
伴随大时代成长
胡占凡当选中国视协第六届主席
中影4部影片齐聚金秋
《狼兵吼》再现少数民族抗战雄兵
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将在大庆举办
奇树有鱼将制作高规格网络大电影
责编:苗 春 邮箱:wenhuawan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