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9月13日 星期三

心里的暗疾

□ 赵佳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9月13日   第 11 版)

  夜晚来临了,人们收起劳作的工具,迈开回家的脚步。鸟儿纷纷归巢,连花儿都收起了灿烂的笑脸准备一夜酣梦。夜晚似乎在做着一道减法题,减去了白天里的聒噪,一切白天里容易忽略的事物反而浮出水面。在这样的夜晚,我穿上洁白的长衣,在儿科病区里开始夜班的工作。

  夜晚逐渐向深处走去。我的体力和精力如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越来越少。到了后半夜,一股力量自我的脚跟沿着筋骨逐渐往上爬行,上升到腰部,所过之处都会留下酸痛和滞重感,走起路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躯体载着我的心脏、手臂、眼睛和大脑进出于各个病房之间。黑暗的色泽从窗外渗了进来,走廊的灯散发的光线和它交错在一起,夜晚似乎雾气迷蒙。有种力量在黑夜的背后涌来,聚在了我的头顶,它们在昏暗的灯光下低低地向下压着。我的耳朵里响起了持续的嗡鸣声,头脑有些昏沉,仿佛有一个套子箍在了头上,思维也变得像双腿一样迟缓了。

  这就是我工作到后半夜的惯常肉体体验。我们像血管里到处行走的白细胞,四处寻找炎症的所在,不仅要防御夜晚的肉体疾患,有时也要和病患一起对抗精神的暗疾。

  5床的患者是前一天来的,支气管肺炎。病菌产生的毒素在他的血管里穿梭,药物要发挥作用是需要时间的。我把发热可能会持续3天强调了很多遍。他的父亲和奶奶不断地点着头。这个夜晚,孩子再一次发热了。我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了他的床前。首先映入我眼里的并不是病床上的孩子,而是他亢奋的父亲。他像一只亢奋的公鸡,有种愤怒的力量在他的喉中聚集。他一手指着病床上的孩子,像指着一个没有生气的物件一样随便,然后咆哮了起来。质问为何孩子又发烧了,你这大夫白当了?他的声音在安静的病区四处回响,像一支支箭在墙壁、门窗上来回飞翔。很多病人和家属都被吵醒了,顿时病房里孩子的哭声涌了出来。

  我知道我之前和他讲的那些话已经被他失去的理智彻底击垮,理智告诉我要避开他的锋芒。仔细查看了患者,对症进行处理。他的体温很快就降到正常了。病房里像这样的发热我每个夜班要处理七八次。我作为一个永不停歇工作的白细胞,喝着黑夜所给我的暗色的毒酒,要尽量绘出一幅明亮的图景。

  孩子的体温正常了,我能够想象他肺内那个病灶逐渐吸收的景象。同样逐渐吸收的还有他父亲的情绪。一个午后,我独自一人值班。他的父亲在办公室的门外往里望,有些犹豫。我面带微笑把他叫了进来。他有些尴尬,说话吞吞吐吐的。他是为那晚的激动来道歉的。我自然不会为那件事而生气。可我还是想知道他当时做出如此举动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当时孩子发热吗?还没等我问,面前坐着的七尺男儿就像个女人一样哀哀怨怨地诉说起委屈来。孩子的母亲自孩子住院后始终没有露面。想起她在南方打工,半年后结识了新欢离他父子而去,男人便有些激动了。恰巧在我走进病房的一刻,他的心又在为这件事而滴血,所以他便将情绪一股脑地向我砸来。我安静地听着,没能插上一句话。我想认真倾听也是对他的一种安慰。对医生的要求不仅仅是看病那么简单,我们还要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进入到病人及家属的世界,同他一起悲伤。

  然而,当有些精神暗疾以凄楚或温婉讲述的方式袭来的时候,我也无法相信自己的免疫系统竟然脆弱得不堪一击。

  患者是一名3岁男孩,急性扁桃体炎,第三天体温已经趋于平稳,我在他家人一张张朴实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可据今天下午的值班医生反映,孩子又出现发热。起因可能是昨日家长带患儿外出着凉所致。我站在他面前时他的体温正在逐渐地向上攀升。我指导家长给孩子物理降温,然后挂上了退热的点滴。透明的液体像一股清泉流进了干涸的土地,我知道在它的浇灌下,土地不再炙热,万物开始复苏,我们只需要等待。我正在记病历,思绪被一缕草香散发的味道吸引了。我寻着气味一路找过去。走廊与楼梯的交汇处,一个老迈的身躯跪在黑暗里,口中发出一串声音,细细弱弱的,3个红色的亮点刺破了黑暗的身体。在她回头看我的一刹那,我又看到了之前那张熟悉的面孔。

  第二天的中午,我准备下夜班回家。她有意在等我,把我拽到了一个人少的地方。她的脸上堆满了笑容,欲言又止。她左右看了看,确信没人的时候才说出了实情。就在这个上午,她不远数里,乘车到了偏远的农村,在一个破败的砖瓦房里找到那个据说会通灵的人的。那人烧了3炷香,盘腿坐在炕上,掐着手指。神婆告诉她孩子的病要想好,必须得找一个35-40岁长发女性医生管理。我没有答应她的要求,她有些黯然神伤地走了。

  孩子的病逐渐好了起来,小家伙快乐地和我打着招呼,一逗他,他在病床上打滚,笑个不停。我看了一眼孩子的奶奶,意思不言而喻。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的奶奶说出了更让我惊异的事实:神婆说了,不换医生也可以,把神符烧成灰烬,让孩子喝了,也能让病好起来。她的话和脸上灿烂的笑容像是一记重拳,我的心瞬间脆弱起来,浑身颤抖。我开始想象着他们是怎么捏住孩子的嘴巴,把一些纸张灰烬强行灌进哭闹着的孩子的嘴里,半天没有缓过神来。

  我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最大程度地帮助需要帮助的病人。然而注定有一些事,比如潜藏在心底里的暗疾,我们无法去除。它从隐秘的地方浮出水面,汇聚一处,变大,变强,波涛汹涌,掀起狂风巨浪。我就像在夜晚里乘着一叶小舟,在起伏的浪涛里颠簸前行。

胡相思桥上的七夕节
化作春泥更护花
时间(外一首)
心里的暗疾
责编:张稚丹 邮箱:huawenzuop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