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9月11日 星期一

“闽北绿色腹地”武夷山

守住青山客自来

熊慎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9月11日   第 12 版)

  走进武夷山星村镇,绿草茵茵,满目葱绿。随着武夷山全域旅游的兴起,星村镇的红星、四新、曹墩等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迅速成了“网红”。3年前,洋庄乡推出“山里老家——大安源”乡村旅游品牌,成为福建省武夷山市旅游热点。目前,大安村日接待游客达500人次,年经营性收入500多万元。

  “以前经济落后,守着青山绿水,村民们却靠天吃饭过着穷日子。”大安村党总支书记江秀萍说,5年前,我们村成立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大安红色旅游、大安源绿色景区等景点,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游明星村,随之,老百姓靠着土地流转、办农家乐、销售土特产等,腰包都鼓起来了。

  “我们规划的所有项目,都报上级进行审批和环评。”江秀萍说,“生态旅游产业不能无节制开发。”武夷山市副市长张贤军说,守护青山绿水,首先要看住山、护好山。

  为了守住“青山”,武夷山市相继出台生态保护条例、饮用水源地保护决议等政策,划定出重点生态保护区,坚持用法治守护生态红利。为此,武夷山陆续关停严重破坏生态的企业12家,开展矿山复绿、矿坑治理、生态修复,设定森林保护与生态涵养区,划定林业用地、风景旅游及生态环境安全控制等土地用途管制区。

  这几天,位于五夫镇澄溪村的板栗育苗基地忙碌了起来,他们今年计划扩繁50万株板栗苗。据了解,武夷山每年投入专项资金5000万元以上,年荒山绿化达4万余亩。同时,他们还采取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当地百姓对荒山进行绿化。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军林业,绿化了大片荒山,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目前,武夷山建设各类生态林、经济林200余万亩,林下经济方兴未艾,年产值5200万元。

  武夷山坚持“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并举、保护补偿与损害赔偿并重的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实行以森林碳汇为主的碳排放交易、水资源使用权交易、节能量交易等试点,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多渠道筹措补偿资金,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武夷山每个村都有河道管理员,垃圾统一清运,还建了水上景观。为了守住一城碧水,武夷山市组织实施了消灭污水直排、河道生态修复等举措,陆续对全市所有河流实行“河长制”管理,构建起市、镇、村三级河长体系。

  目前,武夷山绿化程度98.49%,森林覆盖率80.4%,生态公益林比例在全国县级市中保持第一,主要流域水质全优,被列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闽北绿色腹地”名不虚传。近年来,武夷山市坚守绿色发展理念,让生态红利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生态游成为金字招牌。上半年,武夷山市接待游客485.3万人次,同比增13%;实现旅游收入87.3亿元,同比增17.4%。

  好生态锻造出旅游好品牌,目前武夷山市已建成省级旅游强乡(镇)5处、省级旅游特色村28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75个,农家乐420多家,乡村游吸纳8.5万农民就业。

守住青山客自来
万顷烟波千重山
沙家浜里的老街——横泾
石家庄举办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责编:赵 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