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9月09日 星期六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见成效

谁污染 谁买单

本报记者 李 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9月09日   第 02 版)

  图为章丘“10·21”重大污染环境案发生后,警方在案发地挖出320多桶危险废弃物。
  (资料照片)

  907.62万元,这是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生态保护法庭,在今年3月底判决的两家非法倾倒工业废渣企业所需要承担的生态修复总金额。该案件中,贵州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发出了全国首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司法确认书。

  这也是一年来,贵州、云南等7省市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初见成效的代表案例之一。而今,“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正在全国逐步确立,天蓝水净的美好愿景正加快实现。

  制度建设逐步推进

  8月2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会议指出,在全国范围内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了落实这一重要举措,早在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其中要求对造成大气、地表水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责任人,需要按照民事途径,追究其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责任。

  2016年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部分省份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的报告》,批准吉林、江苏、山东、湖南、重庆、贵州、云南7省市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重拳出击落实细则

  一年来,7个试点省市或是查处了若干损害环境的案件,或是因地制宜推出细化方案,为未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全国铺开打下良好基础。

  在山东,“章丘重大非法倾倒危险废物”事件的解决起到了示范作用。2015年10月21日,山东省章丘市普集镇某废弃煤矿井发生非法倾倒危险废物事件。最终,6家被告企业被判决支付生态修复费用1200万元。

  “以往环境污染罪罚金大多在20万以内,而一旦考虑到环境损害赔偿,试点地区则可能出现‘天价’罚单。”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环境风险与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中心主任沈浩松表示。

  针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数额通常会比较巨大,可能会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的问题,云南省则探索设计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分担制度,比如探索企业或行业环境损害责任信托基金制度、环境修复类债券等绿色金融手段。涉案企业可以分期赔付,继续发展,同时也能保证生态环境修复的持续性。

  加快探索推广经验

  据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介绍,7个试点省市的选择兼顾了地域上的东中西部,考虑了经济发展阶段、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的差异性,7省市开展改革试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将为国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提供可复制的制度储备。

  试点经验已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参考,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探索解决。例如环保部政法司政策处处长燕娥认为,如何最大程度发挥赔偿资金的效用,是各方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赔付资金是由地方政府来管,还是放到企业资金的账户中使用,抑或是纳入第三方机构的监管范畴,也需要合理处置。

  接下来,根据第三十八次中央深改组会议的要求,各地将在总结前期试点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和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形成相应的鉴定评估管理与技术体系、资金保障及运行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最高标准打造国家级百科知识体系
480万农民工返乡创业
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纪念建院30年
全国旅游援藏工作成效显著
谁污染 谁买单
英文原版歌剧《红楼梦》北京上演
中巴空军联合训练
亚洲影视文化论坛举办
华中最大出入境口岸启用
责编:任 涛 卢泽华 邮箱:diery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