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天的颠簸之后,我们到达了湖南省石门县城,想着明天就要叩响这道石门了,心中一阵激动。
晚饭后,我翻出石门县的区域地质图,作为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每到一个地方都有看图的习惯,地形图、水文图、地质图等等。我发现石门从震旦纪开始,6亿年以来的地层基本齐全,看来应该能看到不少好东西了。
第一站是县城南边的夹山寺,来之前知之甚少。穿过“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故事长廊,就到了碧岩泉前,泉前小山上的岩石吸引了我的目光,它们都是白垩纪形成的砾岩,由许多被磨的浑圆灰岩和泥土粘结在一起而成,这就意味着1亿年前这里有条规模较大的河流,那些浑圆的灰岩石块则来自当时周边的灰岩山体。如今,它们被抬升露出地表,在风雨侵蚀下,被雕刻成各种奇形怪状的模样,有的像乌龟、有的像小鸟。砾岩中存在着许多空隙,能储存许多水分,同时还可以很好地过滤水中的杂质,这一泓清泉的美名,除了宋代高僧圆悟克勤禅茶一味的顿悟,砾岩山体同样功不可没。
一转头,又在地上的砖石里发现了异样的白色花纹,仔细一看原来是角石化石,外形看起来像犀牛角一样又尖又长,其实它是奥陶纪生活在海里的生物,是现今章鱼乌贼的祖先。从砖石截面上还能看到,角石里面被分隔成了许多小空间,一个个的“小房子”是角石生长过程中由小到大逐一“修建”起来的,它通过调节海水进出“房间”,来控制自己的沉浮,现代潜艇就是在这一仿生学原理指导下建造的。看着小小的砖石,感觉自己仿佛在与数亿年前的那个生物对话。真没想到刚刚推开岩石之门就看到了如此丰富的世界。
龙王洞更是惊艳。这个位于白云山麓的溶洞,在上世纪70年代修筑水库时,有水流入了洞中,游人可以直接坐船进入,然后再下船步行游览。山体岩石表面有着明显的刀砍纹,这是白云岩的一个重要识别标志,它们都是在6亿年前的震旦纪大海中形成的,是一种碳酸盐岩,后来经历构造运动抬升到地表。几十万年前的地下水长期作用,将岩石缓慢溶解于水中,孕育了现今的龙王洞。随着温度压力的改变,碳酸盐又以方解石的形式从水里结晶出来,形成从上往下生长的石钟乳,从下往上生长的石笋和两者相连长在一起的石柱。
最震撼的是三大瀑布和峡谷里的岩层,寒武纪形成的灰岩在流水侵蚀下,显露出壮观的水平层理,好似一部巨书的层层书页,瀑布就从“书页”之上飞流而下。在峡谷一侧的山体中有一处鱼有洞天,由于洞内外的气压差异,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风洞,有如一个巨大的中央空调,整个溶洞也是沿着岩层的层面延伸发育,景致独特。
来到长梯隘,我们看到了红石林和青石林两种不同风格的岩溶地貌,青石林和红石林的岩石都是5亿年前寒武纪形成的,不过,青石林的岩溶地貌发育的较晚,因为内部没有铁质夹层,而且受流水侵蚀时间短、红土浸染较少,所以石头保持青色。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地层和气候原因,导致岩溶地貌普遍发育,但是像青红石林这种形态的石林,还是很少见的。茶园点缀石林间,人行其中感觉像是进入了迷宫,一步一惊喜。
忘不了和小伙伴们在青山绿水间感叹大自然神奇的情景,这道石门才刚刚开启,等待着更多的人前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