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9月06日 星期三

醉心中华文化传播的“客家女”

林永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9月06日   第 06 版)

  图为李惠珠(左四)向印尼艺术家介绍中国书法。
  (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76岁的李惠珠是印尼中华艺术书画协会执行主席,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印尼国立艺术文化大学“东方美术史”和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美术与艺术学院“中国书法和国画”的老师,从事的是中华文化的传播。除了大学课程的教学外,李惠珠还利用周末时间,到当地的渤良安基金会从事中国象棋的教学。

  “晚觉悟”的客家女

  李惠珠的父亲李湘生从中国广东梅州来到印尼,努力打拼事业有成后,创建了影响广泛的渤良安基金会,致力中华文化的传承,促进与当地族群的和谐,成为万隆著名的侨社领袖。

  作为二代华人“客家女”,李惠珠称自己“觉悟得太晚了”。

  2004年,已63岁的李惠珠在老师的鼓励下,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考进了万隆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专业,成为本科优等生;2008年获学士学位后,又继续攻读硕士,2010年获硕士学位。

  “在学校期间,更多学的是西方美术,但父母传承的中华文化底蕴,帮了我的大忙。”李惠珠认为,正是中华文化的积累,让她在艺术道路上拥有了别人没有的优势。在艺术创作上,李惠珠将“电脑绘画”这种现代艺术手段融入其中。她创作的一系列反映当代少年儿童因沉迷网络游戏而产生社会问题的画作,在印尼社会引起关注,她也被印尼艺术界公认为“现代画家”之一。

  读博士研究“斋姑”

  “晚觉悟”的李惠珠已经停不下来了。今年,已76岁的她,考进了万隆理工大学美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并将《客家斋姑》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

  “斋姑”是源于中国客家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地方信仰,如今在印尼许多客家人聚居的地方还存在着。

  对于选择这个少有人关注的群体和课题,李惠珠称源于母亲的影响。小时候,母亲常常会施舍一些吃穿用的东西给当地的斋姑,并嘱咐她要尊重、关心这些斋姑,因为她们都是“苦命的人”。

  长大后,随着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她发现“斋姑”现象在印尼已从客家人的信仰转变为印尼华人共同的信仰,融合了道教、佛教、孔教(在印尼被视为独立的一种宗教信仰)的教义,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斋姑’为解脱人们的心理苦痛、为促成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要把这一群体的文化呈现出来”,李惠珠说。

  教印尼人学象棋

  除了中国书法、绘画教学以及课题研究的“本职”外,李惠珠最得意的莫过于教很多印尼人学会了中国象棋,并通过学象棋提高学习成绩的“成就”了。

  据李惠珠介绍,万隆渤良安福利基金会象棋组2016年开始在基金会会所开办青少年中国象棋班。没想到,几名来学习下棋的印尼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万隆市连旺区达鲁尔伊那亚习经院的长老亲眼看到学生的这个变化后,要求全习经院360多名学生都要学习中国象棋。这位长老介绍说:“因为学习了中国象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智力也得到了开发,学起其它课程来,进步很快”。

  如今,李惠珠的许多印尼学生已经担任了中国象棋的“老师”。有趣的是,她们的学生中,很多还是华人子弟。

  (据中新社)

华人社区
民船救援队彰显华人互助力量(侨界关注)
旅日华人用镜头讲述中日故事
图片报道
醉心中华文化传播的“客家女”
责编:杨 宁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