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开幕。作为下一届全运会的东道主,陕西代表团在38个参赛代表团中备受关注。
三秦百姓走进全运会
作为下一届全运会的承办省份,参加第十三届全运会,既是对陕西省体育事业发展的大检阅,也是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人民群众精神风貌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重要展示,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
第十三届全运会竞技体育比赛在原有的项目基础上增设了青少年组比赛,从上届的31个大项341个小项,增加到33个大项417个小项。同时,本届全运会的最大亮点是新设了群众比赛项目,群众比赛共设19个大项126个小项,陕西省有174名运动员参加14个大项67个小项的决赛。
本届全运会设竞技比赛项目和群众比赛项目。竞技比赛项目从今年3月5日男子拳击资格赛至今,陕西省共有478名运动员参加了游泳、田径等20个大项207个小项的预赛。从预赛成绩来看,大多数项目的重点运动员发挥正常,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现了赛前既定目标。与第十二届全运会预赛成绩相比,陕西省夺金项目运动员整体实力有了较大提升。本届全运会新增了攀岩、轮滑等19个群众比赛项目,并通过“我要上全运、健康中国人”的主题活动,让老百姓参与全运、走进全运。陕西省报名参加除航海模型之外的18个群众比赛项目的比赛,前期共组织选拔赛118场次,参与规模115万人次,参与选拔6764人,选拔出运动员820名,三秦百姓真正走进全运、参与全运、共享全运,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截至8月30日,在已结束的决赛项目中,陕西省代表团已获得11枚金牌、13枚银牌、11枚铜牌。陕西代表团无论从参赛规模,还是拳击、柔道等单项竞赛成绩,到总竞赛成绩,都创造了陕西代表团参加全运会的历史。
体育热土筹办十四运
全运会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综合性运动会。承办全运会,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机遇,展示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文化大省、旅游大省、科教大省,承办全运会是陕西体育人的夙愿,也是3800万三秦父老的梦想。陕西先后三次申办全运会,经过积极争取和多年的艰辛努力,2015年12月2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由陕西省承办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承办全运会的省份,实现了让全运会回归中华体育故乡、回归红色体育热土的夙愿和企盼。
国务院批复同意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筹办好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和助推“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机遇,科学统筹,精心谋划,全力推动。在办会目标定位上,陕西围绕“办惠民全运、展三秦新风、圆百年梦想”,努力把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办成一届体育盛会、民生盛会、文化盛会。在办会原则上,坚持绿色、共享、开放、节俭、廉洁办会。在场馆建设上,坚持“能用不改、能改不建、全省布局、保障重点”和“充分利用、万无一失”的原则,综合考虑赛事需求、赛后利用等因素,建设以西安市为主,宝鸡、咸阳、渭南和西安体育学院新校区为4个副中心的“一主四副多点”的全运场馆群,新建25个场馆、1个赛事指挥和新闻媒体中心、1个全运村,改造23个场馆。在竞赛项目布局上,坚持贯彻落实国家推进全运会改革要求和全运惠民理念,科学合理设置竞技比赛项目和群众比赛项目,项目布局将以西安为主赛区,以关中城市群为依托,辐射带动陕北陕南,形成全省覆盖、举省一致办全运格局。在文化自信方面,坚持“文化全运”理念,凸显陕西元素,用陕西方言讲好中国故事,全方位彰显“陕西能量”和“中国力量”,把第十四届全运会办成展示“全面小康”成果、传递“中国力量”的最佳窗口。
目前,陕西省主动作为、提早谋划,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筹备工作起步良好、进展顺利。已经组建运行了筹委会机构,扎实推进体育场馆建设,并全力抓好竞技备战训练。接下来将突出场馆建设核心工作,瞄准全运惠民终极目标,紧抓队伍建设关键环节,围绕文化全运重点要素,统筹推进筹办工作。
2021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时刻,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在革命圣地、在丝绸之路新起点举办第十四届全运盛会,是国家任务和重托,是庄严承诺和责任,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助力陕西追赶超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作为东道主,陕西省有信心、有决心把第十四届全运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体育盛会,办成一届全民参与、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的民生盛会,办成一届传承历史文化、追忆红色经典、弘扬时代精神的文化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