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8月31日 星期四

刘同保:

太行山下的雕刻哲匠(众生相)

肖 菲 钱 鑫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8月31日   第 05 版)

  图为刘同保在演示刻刀的用法。

  盛夏七月,河北曲阳邂逅了第七届中国曲阳国际雕塑艺术节,艺术节上,我们遇见了刘同保。这个年逾半百,唇上蓄着一排浓黑的髭须,身着普通的白色衬衣,有着几分农民气息的老人,没料想竟是位国家级雕刻大师,被誉为有思想的“雕刻哲匠”。揣着惊讶与好奇,会后我们来到了刘同保的家中,进门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客厅挂满三面墙壁的奖牌,每一块奖牌都是对这位雕刻匠人的赞誉。屋后便是他开办的雕刻厂,坐定后,这个老人的健谈将我们的思绪从屋后雕刻厂切割石料的轰隆声中,带入了他对雕刻生涯的回忆之中。

  刘同保以前的确是个农民,直到1978年,16岁的他从几百个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入了曲阳唯一的雕刻厂。从进厂开始,他就比普通工人付出了更多努力,除去每天八小时的雕刻活计,晚上他还给自己“加课”——看艺术类书籍来补充理论知识。回想起自己在雕刻厂的学艺经历,刘同保感慨道:“这段经历扎实了我的雕刻基本功,也让我悟出了搞雕刻最重要的是要精益求精,不仅要精于技术,还要精通理论”。

  39年过去了,刘同保已然成为一代雕刻大师,他的作品曾三载于《吉尼斯世界纪录》。凿声铿锵,追踪问迹,从人民大会堂到北京世界公园,再到日本大师山清大寺,都有刘同保雕凿的痕迹。

  雕刻是门苦活儿,这是非艺术家的光环所能掩盖的。2003年,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刘同保,创造了他第三项载于《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巨作——《世界老寿星》。“那时候施工条件艰苦到了极点,山体坡度有的接近90度,一个闪失就有生命危险。山就在云层里面,本来就是空中作业,再加上山上经常有恶劣天气,就算雷暴天也要施工,光是电视机就被雷电劈坏了好几台。”回忆起那三年日夜奋战雕凿的日子,面前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变得激动起来,他的眼睛里仿佛闪着光。

  如果说刘同保一路走来是受到中国传统雕刻文化的熏陶,那1986年进入中央美院进修,就是他接触到现代雕刻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这年他24岁。“这次进修开启了我对当代雕塑艺术创作的思考和实践。曲阳有3000多年的雕刻历史,但是传统雕刻工匠长于技术,短于理论。”刘同保说,“曲阳雕刻要走出曲阳,走出中国,不仅要有民族的根与魂,还要创造时代的气与神,与世界接轨。”

  “雕刻和做人有着相似的地方,每一刀每一凿都是为了精益求精。”刘同保如是说。在这条不断突破的雕刻之路上,他获得了无数嘉奖,人称其“获奖专业户”,但刘同保始终以“匠人”自居。在他的著作《曲阳·雕塑·我》中,刘同保写道“获奖作品不过是我人生中的雪泥鸿爪,唯留情于石,石影是我心”。

塞罕坝夫妻“望海楼”的故事
我到过中国 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习近平讲故事)
太行山下的雕刻哲匠(众生相)
京新高速成为世界最长沙漠高速公路(中国这五年的世界之最⑤)
责编:杨俊峰 邮箱:rmrbzgg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