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适合3岁孩子读的书在哪儿?”体验式书店——北京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中,一位母亲正向穿黄色制服的工作人员咨询。
“在婴幼区和早教区,有适合的。”顺着工作人员所指的方向看去,是一片或按出版社、或按主题、或按印刷情况等分类的大区域。这位妈妈犹疑了一会儿,走向接力出版社的陈列架。面对琳琅的书目,若无明确目标,想从中选出一本适合3岁孩子阅读的书,并不容易。
“选书难”是近年来促使“分级阅读”呼声渐高的理由之一,也是中文分级阅读相关机构和专家正在研究和解决的事情——为孩子有效率地选到合适的书,让孩子爱上阅读。
分级有无必要之争
究竟什么是分级阅读?一直希望从学理层面推动中国少儿分级阅读的儿童阅读专家王林博士的解释是:“按照少年儿童的年龄和阅读能力,提供适合的、科学的读物。其核心理念是让少儿学会和喜欢阅读。”
虽然分级阅读呼声渐高,但争议随之而来:有无必要之争,标准制定之争……
不赞同童书分级者有之,“孩子理解能力就是天然的阅读过滤器,是天然的分级能手,不需要再依靠外部力量去对童书进行分级。”
对此,王林的观点是:并非孩子“浸泡”在书里就会阅读,而是需要引导。引导会提高阅读效率,会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分级阅读起到的正是引导作用。
“‘牛不喝水强按头’,看重阅读价值但不知道从何着手的老师、家长并不少见。”这是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二小语文老师杜斐的“阅读”教学体会。正因这样,在她看来,实行分级阅读“很有必要”。“由于孩子年龄不同、认知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有别,分级阅读对于没有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经验的老师、家长来说,具有参考价值。”杜斐说。
反对者中,有一种声音是“阅读是个人体验,标准化反而会扼杀孩子的阅读积极性”。对此,做过多年童书编辑的北大出版社编辑于铁红并不赞同:“确实有一些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范围超出同龄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完全可以在分级阅读书目之外选择更多自己喜欢的读物。分级阅读对他们来说不仅不会扼杀其积极性,反而会有一种自由和领先的快乐。对于多数孩子甚至他们的家长来说,为他们确定一些适合其阅读能力的范围和内容,利大于弊。”
“利大于弊”体现的正是分级阅读讨论的基本背景——“个别”和“一般”。“标准是借鉴性的,并非强制性。分级阅读的出发点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用经济快速的方式学会阅读。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孩子的阅读能力较强,但分级阅读针对的是大多数。” 王林说。
摸索中前行的分级阅读
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图书市场上针对少儿的图书多达15.28万种,面对浩瀚的书目,“选书难”是不少家长面临的困扰。推荐少年儿童阅读书单的自媒体遍地开花,从侧面反映了“困扰”并非个例。
其实,国内推动少儿分级阅读的探索早已开始。2008年,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成立,针对3至18岁青少年儿童的阅读现状,提出了分级阅读理念——“什么年级读什么书、什么年龄读什么书”,并完成获得国家版权保护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内容选择标准》等研究成果。
2009年,专业从事青少年读物出版的接力出版社在北京成立了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邀请国内儿童文学、童书出版等领域的专家加盟,并推出中国儿童分级阅读参考书目。
除这些研究机构的成立,一些专家、学者也加入了研究和推动分级阅读的行列,王林便是其中之一。2008年他开始关注分级阅读,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中国儿童分级阅读论坛。目前,王林正在申请一个和分级阅读有关的科研项目——“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的研究与实践”,“希望能集合心理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把分级阅读这个事情做起来”。
各方推动下,少儿图书市场的分级阅读已进入实践阶段。“打开当当、京东等网站的少儿图书首页可以看到,专业、非专业出版社的少儿图书不少都会标明读者年龄段。”在于铁红看来,这种分级阅读雏形出现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引进版童书在我国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小,而国外童书具有严格的分级标准,这对国内出版社分级阅读概念的形成产生了影响;二是国内孩子家长对分级阅读有需求。”
建立评估体系难在哪儿
即使各方都在为分级阅读的探讨和实践添砖加瓦,但为大家共同认可的标准却一直未能出台。“推出中文分级阅读标准,首先需要大规模调查数据的支撑,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基于这些因素,要推出一个科学的、能被认可的分级阅读标准难度很大。此外,分级阅读涉及到心理学、语言学、儿童文学等多个学科,但这些领域的相关基础研究还相对薄弱。”王林说。
如何为学生选书,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杜斐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少儿的阅读带有很强的个体特征,她就常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这也正是建立阅读评估体系面临的难题——如何评估读者的阅读能力。
在我国目前的少儿图书市场上,可见到的多以年龄为分级标准 。“单纯以年龄来分级过于简单”是从事分级阅读研究相关专家的共识,但到底该如何进行分级,却仍处在讨论阶段。
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 这被视为儿童分级阅读的方向,但其并未对“分级制”提出更详细的方案。
在讨论建立分级阅读标准的过程中,“借鉴”是一个高频词。因为欧美对儿童分级阅读的研究已有60多年的历史,也有一些为大家熟知的成熟评估体系。比如欧美广泛采用的蓝思分级法,它有一套阅读水准的测评系统,包括对于词汇等的考核。
由于中外语言的差异,并不能“简单移植”和照搬国外体系,中国的分级阅读体系要基于中文的研究——这也是业内共识。
在日前举行的第七届江苏书展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全民阅读办共同发布《中国分级阅读苏州宣言》,倡导“全民阅读,儿童优先;儿童阅读,科学引领;分级标准,合力打造”。“合力打造”可谓要义所在。
“在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分级阅读时,值得注意的是从商业角度探讨和基于纯粹的教育目的来探讨,二者并不完全一样。在中文分级阅读评估体系的制定方面需要更为慎重,也需要多学科的专家来参与。”王林说。
任何一套评估体系并非一成不变。“一旦一个标准确定,不变往往成为它健康实施的阻碍。要把带有时代特点的、更新的、更优秀的内容不断补充进去,这样才可能使孩子的思维像流动的清泉一样活跃。”于铁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