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8月24日 星期四

如何致敬“危难中的最美战士”(时事点评)

李思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8月24日   第 03 版)

  前段时间,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一张来自九寨沟地震灾区的照片刷屏了——尘土飞扬的路上,游客在撤离,一名身着迷彩服的战士矫健地反向奔向险区。有报道称,与这名战士同框的本地客车司机也是几次折返,帮游客找东西,“尽力减少游客的损失”。

  灾难来临之时,迅速离开危险境地是人的本能。然而,在人们向远离灾难的方向奔逃的同时,总有一些人迅速开启“非常模式”。他们是参加救援的官兵,是抢救伤者的医护人员,是第一时间报道灾情的记者,是每一个身负职责、明知危险却必须偏向险中行的人。

  不顾安危、冒险挺进,对他们的境界和精神,再怎么褒扬也不为过。但是,把他们的举动放到其职业身份中去观察,就会发现,“危难中的最美”并不陌生。它其实就是他们所代表的职业、群体的正常精神状态和做事原则。正如照片中那位战士所言:逆行只是忠于职守。

  因为职责在身,在历次抗洪抢险、地震救援、火灾扑救中,我们总能看到人民子弟兵出生入死、冲入险境的身影。因为职责在身,接到指令,医护人员、媒体记者总是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没有什么犹豫。那个靠着灌木丛睡着了的医生,是千千万万医务工作者的缩影;那个在余震中一边跑一边拍摄影像的“拼命记者”,是千千万万新闻工作者的代表。如果用心去搜集、整理,每一次危难中,我们都能找到一个个最美的画面。往宏大了说,这种美是崇高、伟岸;往细微了说,这种美是对职业的坚守和忠诚。

  特殊时间背景下,一个对逆行者而言“再正常不过”的行动被公众聚焦,似乎很稀缺。实际上,这种忠诚和坚守本就是一种“常态”,只不过很多时候被人们忽视了。灾难发生后,普通人可以迅速逃离,但是对身处特殊岗位、肩负特殊职责的人,逆行而上就是必须为之。

  越是危险,越显忠诚。在这里,这名战士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在一些公共场所,国家有关部门为什么专门设置了“军人优先”“记者优先”“教师优先”等优待窗口?对其忠诚和坚守的尊敬是原因之一。令人遗憾的是,时下有一些人对此表现出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说怪话。危难过去后,莫忘“最美的人”。我们可以穷尽最美好的词汇赞美照片所定格的“最美的人”,更要把致敬的目光投向他们背后的职业、群体,多一份朴实和真诚。

  (据《光明日报》)

北京空中线缆住进“集体宿舍”(事件新闻)
如何致敬“危难中的最美战士”(时事点评)
“三峡云顶”看日出(焦点瞬间)
郴州百余名贫困聋儿复聪
“中国洋女婿”跑步穿越古丝路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