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8月22日 星期二

女娲之簧

喻 珮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8月22日   第 07 版)

  口弦展品

  被誉为人类音乐“活化石”的口弦琴,极少出现在科普范畴,公众鲜有机会近距离赏析其独特的造型和悠远的音色。“世界口弦文化艺术展”日前在湖北省博物馆亮相,展出和梳理了全球200余套口弦琴及其文化脉络。这也是我国首次大规模、系统化陈列口弦文化。

  口弦琴,即中国古代的“口琴”,是一种最为原始的古乐器,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系统中,具有抒情、通神、伴舞乃至话语的功能。《魏书·乐志》云:“女娲之簧,随感而作,其用稍广”,印证了口弦琴起源之久远。

  本次展览由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民族博物馆联合打造,运用现场演奏和声光电手段,让这一展览变得视听兼备。中国民族博物馆目前收藏了来自近百个国家的1058套、1500余件口弦琴,藏品总数位居世界第二位。

  本次展出的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套口弦琴。展览现场,征集于陕西长安未央宫遗址的一件口弦琴,形制约半个手掌心大小,琴体、琴弦间无焊接痕迹,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一件金属打造一体簧结构金属口簧。

  湖北省博物馆音乐考古研究学者张翔说,口弦琴在我国发源于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南少数民族。口弦琴的材质经历了从竹片、骨头,到金属的演变,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因竹片历史久远而难以保存,迄今暂无竹子口弦的考古发现。

  “小乐器,蕴藏大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范子烨说,作为一种世界性“乐器”,口弦琴映射出各民族的社会生活面貌,是世界文明互鉴的一面镜子。

西湖无不佳
慢慢走,欣赏啊(美在生活)
女娲之簧
答禄家族的“成人”家训(家风家训)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