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8月17日 星期四

青岛国际帆船周·国际海洋节

展示城市海洋底蕴

赵 伟 袁华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8月17日   第 10 版)

  千帆竞发浮山湾。
  张进刚 刘 乾摄(人民视觉)

  俄罗斯“帕拉达”号大帆船船员参加青岛帆船周·海洋节。
  钟玉先摄

  8月11日,俄罗斯“帕拉达”号大帆船第三次停靠在青岛奥帆中心,参加在此开幕的2017第九届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以下简称“帆船周·海洋节”)。

  一年一度的帆船周·海洋节,不仅让青岛以“帆船之都”的全新名片享誉全球,也成为海洋基因深度融入这座城市发展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青岛一直在从海洋中持续汲取着发展养分,积淀出深厚的海洋底蕴。

  因海而生

  深度挖掘发展机遇

  作为青岛市的重要节庆品牌,青岛国际帆船周创办于2009年,而创始于1995年的青岛国际海洋节则已走过22个年头。自2014年起,两个节会合二为一,其对青岛的意义也更加非同一般:帆船周·海洋节不仅成为誉满全球的海上运动盛会,更是充分集聚展示青岛海洋底蕴的窗口。

  海洋之于青岛,意义非凡。

  天然滨海的青岛,拥有870公里绵长海岸线,“海”、“山”、“城”相依,地理位置优越。

  早在1000多年前,地处黄海之滨的青岛就是中国海上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地之一。

  位于胶州湾北岸的历史古港板桥镇,自唐代开始设立,当时是整个胶州湾甚至整个胶东半岛最重要、最繁忙的古港口。到了宋代,全国设有市舶司(相当于现在的海关)8处,唯一一个在北方的,就位于板桥镇,这里成为当时中国北方唯一一个对外贸易的港口。

  到了近代,对外贸易、海洋渔业等传统方式早已不再是青岛利用海洋、依靠海洋的唯一途径。在发展蓝色经济的同时,海洋文化也开始为这座城市提供新的滋养成分。

  改革开放后,青岛海洋事业加速发展:成为中国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获“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双定位;拥有世界第七大港青岛港;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国务院批复同意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口岸对外开放……

  近几年,青岛在海洋中发掘出海量发展机遇:从在国内率先发布“海洋+”发展规划,到提出“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再到建成全国唯一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青岛在全国率先承担起海洋强国使命,努力建设海洋经济领军城市,铸造未来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度。

  按照青岛的规划,未来,青岛将建设世界级“国际湾区都市”,实现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中心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从我国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向东北亚航运中心迈进;从我国风景旅游胜地向国际海洋文化名城迈进。这几个“迈进”,都与“海洋”密切相关。

  不难看出,从古至今,青岛所获得的一个个发展机遇,都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向海而兴

  激活涉海机构活力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一个高约90米、有4条可升降的桩腿、可供数百人吃住的海工平台整装待发。这个“大块头”机器由青岛海西重机自主研制,是用于辅助海上油气开采的多功能自升式海工平台,其售价堪比一架波音737飞机。

  青岛威展海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挤压式抽水海浪发电设备,完全依靠海浪带动浮筒上下运动发电,可直接将海浪能转化为交流电,是目前全球第一个稳定可控的新能源发电设备。

  这样的海洋高端装备正成为中国“大国重器”的代表,源源不断地从青岛走向全球。实力背后,是这座城市数年积淀出的雄厚海洋科研优势:

  目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已投入使用,国家深海基地成为“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的母港,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成功申报海洋水下设备实验和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北海基地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数据显示,青岛现在已聚集国内30%以上的海洋的教学和研究机构,40%以上的专家学者,50%以上的海洋教学研究力量,70%的涉海高级专家和院士,拥有1个国家级、17个省级海洋类重点实验室,建有海洋科学观测台站11处,拥有各类海洋科学考察船20余艘,拥有28家以海洋科研与教育为主的机构,拥有各类海洋人才15000人。

  可以说,青岛的海洋科技优势在全国无出其右。

  借力这一优势,青岛的涉海企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青岛明月海藻集团的公司展厅里,工作人员向来宾们展示了一款源自海洋的最新医药产品:一卷白色医用绷带沾血后,瞬间凝固成胶条状,绷带不仅不会跟出血的伤口粘连,还能促进伤口愈合。

  这种神奇绷带的材料源自海藻的提取物——海藻酸盐。目前,该公司海藻酸盐年总产量已达1.3万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3%、25%以上,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企业。

  在青岛,像明月海藻一样的“海洋之花”不断绽放:海健堂生物科技加大科研投入,开发了化妆品、保健品、调味品等系列产品,成为国内最大的胶原蛋白生产企业;黄海制药打造海洋生物制药新品牌;银色世纪健康产业集团在海洋生物研发领域发展得风生水起……

  依海而强

  勾勒“三湾三城”新格局

  盛夏8月,是青岛最美的季节。此时,青岛不仅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还有浮山湾漂着的点点白帆。

  海洋是青岛的活力之源,更寄托着青岛在“海洋世纪”更广阔的城市期待。

  来自青岛的资料显示,2016年,青岛GDP突破万亿元,其中海洋生产总值2515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4,成为拉动GDP增长的生力军,占比远高于全国的9.6%和山东省的18%。

  这一年,青岛获批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在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青岛的蓝谷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海洋牧场建设,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水利用业、海洋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海水淡化供给的市政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均被明确列入。

  青岛早已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以海洋为主题,绘就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新坐标:

  青岛编制实施的《青岛市“海洋+”发展规划(2015-2020)》,提出将加快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打造国家海洋发展中心。到2020年,形成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海洋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合作能力达到新水平。

  在青岛市召开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暨“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动员会议上,青岛市对接新一轮海洋发展浪潮率先发声,提出了“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的战略目标。

  2017年,青岛为自己谋划了一盘大棋局:大手笔布局“三湾三城”,建国际湾区都会城市。胶州湾的“中心湾区”、灵山湾的“西部湾区”、鳌山湾的“东部湾区”共同构成了“三湾三城”的海湾型城市新格局。今年上半年召开的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和第十六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青岛将深化“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国际湾区都会。

  8月的青岛,海风送爽,碧浪扬帆。从这片美丽的港湾驶出,青岛将用蓝色新梦想拥抱世界。

展示城市海洋底蕴
加强与葡语国家产能合作
资讯速递
帆船为媒 走向国际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