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阜成门内大街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老舍笔下北京最美的大街。记者近日从西城区了解到,阜内大街环境整治复兴计划正式启动,一期工程(西二环阜成门桥至赵登禹路)将于今年10月份竣工。整治后的阜内大街将在交通动线、建筑立面、公共装置、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和全面优化提升,有望重现闲适的老街氛围。
【非机动车道“长高”】
“这儿什么都有,有御河、有故宫的角楼、有景山、有北海、有白塔、有金鳌玉蝀桥、有团城、有红墙、有图书馆、有大号的石狮子,多美,多漂亮。”老舍曾在《骆驼祥子》中这样描写朝阜大街,而阜内大街就是朝阜大街的西起点。形成于元代的阜内大街一直是北京旧城西部进出城门的重要交通道路,全长1.4公里,沿线有妙应寺白塔、历代帝王庙、广济寺、鲁迅故居等众多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阜内大街已启动综合整治提升项目一期工程,为阜内大街西二环阜成门桥至赵登禹路段,全长约680米。”在位于阜内大街161号的阜内大街整治复兴计划展示中心里,工作人员介绍说,此次整治首次引入了市政休闲带,将步行、骑行、市政设施、非机动车停车空间、景观绿植等内容全部整合集约到非机动车道与人行步道之间约6.8米的带状空间内,实现了机动车与自行车、自行车与行人之间的有效分流。
在阜内大街西侧路北,记者看到,一段数十米长的市政休闲带已经建成。非机动车道路面上绘制有自行车图案,被垫高10多厘米后与人行步道齐平,并与机动车道间增加了约半米高的铁质护栏;非机动车道与步行道之间,也就是行道树的树下空间增加了多组绿化带、自行车停车架和休闲长凳等。
“市政休闲带还有助于解决路侧乱停车问题。”工程设计人员表示,过去非机动车道经常被当做路侧停车场,自行车没有了专用道,只能跟机动车混行。现在通过重新划分路权,路侧停车空间被挤压,乱停车问题有望解决。
【“梅花”元素添京味】
相比阜内大街,南锣鼓巷、烟袋斜街等一批同样形成于元代的街区更为中外游客所熟知。但与上述这些旅游商业街区不同,阜内大街是一个生活化街区,沿街有不少餐馆、服装店,还有医院、少年宫、四合院旅馆等,生活气息浓厚。
阜内大街整治复兴计划展示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整治提升后的阜内大街将重点从“四优”(安全顺畅的动线优化、鳞次栉比的建筑天际线优化、便捷清新的设施优化、完善的配套功能优化)和“四美”(移步成景的视野、沉稳大气的铺装、精雕细琢的细节、简约独特的照明)八个方面印证老舍“最美大街”的赞誉。
具体来看,整治提升后,阜内大街将从视觉、铺装、细节、照明等多个方面换新颜,尤其是在细节处理方面别具匠心。根据旧时记载,京西门头沟斋堂的煤车由阜成门进城,而“煤”与“梅”谐音,京城之人念及阜成门带来的温暖,赞曰:“阜成梅花报暖春。”因此提取“梅花”元素,结合祥云纹样等细节意象,运用在井盖、影壁及护栏上,彰显文化街道品质,提升景观效果。
此外,在夜间景观方面,整治项目将通过对建筑、街面的照明提升,凸显阜内大街文化符号,增加行人夜间体验,如金融街路口增加户牖影壁夜景效果等,使行人在夜间也可多方位感受历史老街氛围。
【创新设置“综合杆”】
此次整治中,阜内大街两侧的市政设施将“升级”。目前,在阜内大街的南北两侧,共有电线杆、灯杆、监控线杆、交通信号灯、各类指示标识等约为183个。各式线杆和指示牌太多,显得杂乱无章,成为老城街区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西城区创新性地提出了“综合杆”的概念。具体做法是,除对布点位置有要求无法移除的,对老旧杆、废弃杆及非必要备用杆、标识进行归纳整理,将必需的交通指示功能、路灯照明功能、交通治安监控功能、旅游引导功能统筹综合。整合后的各类线杆标识数量减少到55个,其中综合杆36根,多为对向布置,将更好地满足相应的市政功能。
此外,为了解决大街上的停车难题,正在整治的阜内大街一期,即西二环阜成门桥至赵登禹路段,沿线将设两处停车场。一处是白塔寺对面的空地,将改造成地面公园地下智能停车场,预计可提供110—120个停车位。另一处是阜成门桥东南角,现有36个停车位,绿化改造后缩减至12个。
当前正在实施的综合整治提升项目一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份竣工,二期工程(赵登禹路至西四大街段)将于明年开始实施。目前,阜内大街整治复兴计划展示中心已对外开放,并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和本地居民收集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