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多个华文教师培训班在国内外陆续开展。上周在日本横滨举办的“日本首届2017年华文教师证书班”,深受在日华文老师的关注。
活动中,北京华文学院的三位华文教育资深专家为在日华文教师讲授课程,让一些迷茫的华文教师从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文化底蕴三个方面见贤思齐,开始思考更好的教育教学方式。
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出席记者会时讲话称,目前世界各地拥有各类华文学校2万多所,在职华文教师10万余人,遍及五大洲。作为维系海外华侨华人同祖(籍)国之间情感、同中华文化进行沟通的重要纽带,华文教育一直为中国政府所重视,广大华侨华人也在尽己所能推动其发展。
“造血”“输血”
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在“习特会”上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背诵《三字经》和唐诗的视频火遍了网络,世界网友纷纷点赞。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称,加拿大统计局2016年人口普查全国语言使用情况报告显示,在加拿大生活的人中母语是普通话的人数从2011年的27万,升至去年的64万,排在其他语言类别之首;讲广东话人数则排第二,接近60万。
“中文热”持续升温的今天,华文教育迎来愈加广阔的空间和新的机遇。周末中文学校、中文补习班、兴趣班等如雨后春笋,屈壮成长,势头可喜。华文学校的教育对象正由华裔子女扩展到所有爱好中文的人士,招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海外社会的地位得以提升。
为能更好满足华文教育日渐扩大的需求,教师队伍建设“造血”与“输血”双轨并行,保证师资力量的延续性、连贯性。
除了各种各样的华文教师培训班,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还积极实施华文教育帮扶工程,大力“输血”。据国侨办网站数据显示,自1987年首次向马达加斯加选派2位教师以来,国侨办共选派数千名教师赴近30个国家的几百所华文学校任教。今后,国侨办拟举办华文教师培训学院和培训中心,以期尽快在海外华侨华人聚居地基本实现热爱中华文化的适龄华裔青少年“有学上、有书读、有合格老师教”的目标。
把根留住
对外国人而言,接受华文教育是件时髦事儿,兴许还能在求职生涯中有所便利,但对于许多华人父母,让孩子学说中国话、学写“方块字”是要寻根。因此,华文教育也常常被誉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希望工程”、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
然而,“留根工程”要真正“落地生根”并不容易。
“热在家长,冷在孩子”的尴尬处境是华文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
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长期以来,在日华侨华人最忧心的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成千上万的在日华侨华人子女无法接受正规的、稳定的、全日制的华文教育;无法系统地、持续地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日本神户中华同文学校校长张述洲告诉本报,华文学校接受学生的规模的确会受到诸多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华文教育覆盖率。另一方面,孩子们对是否就读华文学校也有分化。5岁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华裔二代丹尼尔·龙告诉本报,“在家会说一些中文,但长期生活形成的还是美国式思考方式。”二代尚且如此,在海外出生的华裔三代、四代对学习中文没有先天的冲动更难以避免,长期的海外生活稀释着他们身上的中国文化特性。
伴随新一代土生华裔青少年的增加,华文教育长期面临的教学困境也在加剧,师资、教材、授课方式仍需不断调整。
每逢周末,家住在旧金山的华人李黎娜都会送孩子到当地的华文学校学习中文。谈及孩子的学习,李黎娜有些无奈:“老师的授课方式还是传统的那一套,讲一讲词汇、句型和语法,布置的作业大多是抄写或背诵,孩子总觉得没意思。”这样的的授课方式让从小在西方长大的小“香蕉人”们常常兴趣索然。还有资质认可和资金来源等生存难题等待华文教育机构解决。菲律宾红烛华文教育基金会咨询委员、华文教师张杰接受采访时称,“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华文学校,既不在所在国的教育体系内,也不从属于中国的教育体系,无法享受所在国相应的教育待遇”。另一方面,华人社团在海外自发组织的华文学校多是非营利性质,学校运转的资金主要依靠华人社区和团体、所在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的拨款以及个人或商铺的捐助,还有收取的少量学杂费,经费来源十分有限且不稳定。
推陈出新
如何挖掘海外华文教育的吸引力,让学生们乘兴而来又满意而归?让华文学校实现长足发展?
张述洲校长说,“国家支持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编写了新的华文教材,是一进步。如今许多学校都换成了这套统一读本,我们神户中华同文学校也在用,此外我们还会因地制宜组织编写本土教材。”张校长参照国务院侨办编写的中国地理、中国历史课本编写出一本五年级地理课本《学儿歌识地理》,将枯燥的数字和地名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趣味学习。
这本教材还刊登在了中国华文教育网上,“走出国门,我们不再仅仅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字的继承者,要转换角色努力做好传播工作,好的创意我们更要共同分享”,张述洲校长说道。
随着教学理念和形式、手段的不断发展,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华文教师希望有更多学习的机会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此,国侨办文化司建立了“培训-考核-认证”三位一体的培训机制,同时解决了海外华文教师资格的国内认证问题。有关部门还会举办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为各国华文教育界精英提供一个切磋“武艺”的平台,让他们交流各国成功的办学经验、有效的教学方法,借鉴目前中国汉语教学的先进理念。
针对学生积极性不高、与老师互动不多的问题,华文教育机构纷纷推陈出新。专门为汉语教学设计的“云”教育技术实验室,多功能汉语学习应用软件,手机微课资源等新媒体产品将华文教育推向新高潮。
张述洲校长说,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华文教育者的目的不在于让每一位新华裔后代都汉语倍儿棒,“落叶归根”。新华裔后代只要“落地生根”,带着一份民族认同融入当地社会,成为沟通中国与当地社会的桥梁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