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8月11日 星期五

香港记忆的“拾荒者”

陈逸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8月11日   第 11 版)

  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砵典乍街头。
  (资料照片)

  金钱牌热水瓶在香港报刊上登的广告。
  (资料照片)

  一座城、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有时可以简单至一个暖水瓶。“大家记不记得金钱牌热水壶?”在今年的香港书展上,著名收藏家郑宝鸿与读者交流时问及此问题,台下此起彼伏地响起一片“记得”的回应声。

  郑宝鸿上世纪40年代末出生于香港,幼时开始收集邮票,由此展开对香港地方志的研究。此后他的藏品范围扩大至钱币、历史照片、明信片等。通过研究这些史料,他对香港的历史与文化了如指掌,甚至某街某个门牌号码的变迁都一清二楚。

  金钱牌热水瓶背后有故事。1960年,在香港工展会的“工展小姐”选举上,“金钱牌热水壶厂”的关玉莲“爆冷”击败了大热门“安南白桂油”的郑安娜,一炮而红。50多年过去了,当年千娇百媚的姑娘们风华不再,但是她们的倩影却永远留在了郑宝鸿的珍藏中。

  他收藏的照片中,更多的是香港旧时的街景。郑宝鸿将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是北角的健康村,现在是大片的住宅区和商厦,上世纪50年代时却是真正的农村,全都是农田、寮屋(非法占地而建的临时居所)和村屋。中间这条当年叫筲箕湾道,今时今日的礼顿道、铜锣湾道、电气道、英皇道原来都属于筲箕湾道。”

  “现在四季酒店这个位置,以前是海边,好多人都在那里捉泥猛鱼,捉上来直接劏(斩)了,煮泥猛粥卖,一碗一角钱。”

  年轻的观众对于沧海桑田的变幻惊叹不已,而与他同龄的阿叔阿婶则轻声附和。也有一些观众经过提醒,仿佛在自己的记忆中翻到了宝藏。

  当时的香港,也聚集了一些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郑宝鸿收集的一份1951年的《星岛日报》上,印有杜月笙在万国殡仪馆出殡的讣告。而有趣的是,当时的万国殡仪馆并不在红磡现址,而是位于分域街上的一片风月区内。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有很多收藏爱好者因为家里没有足够空间而苦恼。郑宝鸿说,自己家有一个房间本可以住人,但是他开辟出来放这些“垃圾嘢”(破烂东西),也算是有牺牲的。

  然而,正是郑宝鸿这样的“拾荒者”的坚持,才让这座城市的记忆得以保存、精神能够传承下去。

  (据中新社香港电)

谁“偷走”了“台湾郎”的魅力?
台无人驾驶巴士路测成功
食客最爱臭豆腐
香港记忆的“拾荒者”
“全球水墨画大展”惊艳香江
责编:汪灵犀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