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8月08日 星期二

成都小区建起“集体”菜园

于遵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8月08日   第 11 版)

  每周三是“雅馨农耕队”每周一次的“分菜日”。辣椒、红苕尖儿、空心菜,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肖家河街道兴蓉社区兴蓉南一巷7号院里,各种整理好的蔬菜摆了一地,“李婆婆,你想要点啥子菜。”院委会主任樊俊英给86岁的李婆婆递过一把蔬菜,虽然李婆婆不是农耕队成员,但这是每季度给院里80岁以上老人的一份福利。“哎呀,我们都想来参与,看你们种菜好闹热哦!”

  2014年起,兴蓉一巷7号院从绿化花坛到“车库顶上的菜园子”,组建了“雅馨农耕队”,以“集体所有”的方式,共同劳动、共同付出,共同收获、共同分享,不仅每周都能分享到亲手种植的绿色蔬菜,院落里不相识的邻居,也变成了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和谐邻里。

  【23户人集体种菜】

  兴蓉南一巷7号院的第一个“菜园子”始于2014年,是院子背后的一排花坛,1.5米宽,不到10米长,地方有限,能种植的蔬菜也有限,满足不了13户成员的“口腹之欲”。

  2015年,院落环境重新打造,农耕队看中了院子内侧一排车库顶上的空间,四个停车位,大约50平方米。开垦前,这里是荒草、垃圾,长满了“草鞋虫”。在街道办事处、社区的支持下,院落争取到高新区公益创投《绿色家园》项目资金,“光是防水,就做了三四次”。“雅馨农耕队”副队长兼出纳吴永辉说,买泥土、红砖垒成分界线,去年春节过后,车库顶上的菜园子就正式播种了。

  “雅馨农耕队”的种植方式跟一般的菜园不一样,不搞“划分田”“责任制”,而是“集体所有”,23户自愿报名的队员们都要参加劳动,而种什么、怎么种,农耕队里有“总指挥”。

  农耕队的队长——吴永辉的老伴儿梅全太,曾在老家务农,有了这样的种植经验,侍弄小小的菜园,绰绰有余。老两口一个负责管理,一个负责技术支持。核心成员还有院委会主任樊俊英、会计李玉莲和负责运输联络的王树云。

  “哪个季节该种什么、怎么种,什么时候收,都是有统一安排的。”梅全太说,土地有限,把地分给大家,各家各户种不了什么,大部分城里人又不会种,白白浪费了,统一种植管理好了,也是一道风景。为了加强管理,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条款、制度,比如每次劳动谁使用哪样工具,都要登记在册。

  【垃圾沤肥雨水浇菜】

  整个7号院有住户56户,农耕队队员占了其中41%。每周一、周五,是队员的劳动时间,上班族把劳动时间安排到了周末,平时浇浇水。“以前就把每周的劳动通知写在门卫的小黑板上,大家看到了互相说一声。”樊俊英说,现在消息通知都转移到了微信群里。

  菜园地方虽然小,但菜品不少,辣椒、红苕、南瓜、薄荷、藿香甚至蔬菜种子、秧苗等应有尽有。每年从春夏到秋冬,前前后后要种30多种蔬菜,一直没断过。

  在菜园的外侧,两个白色的雨水收集器吸引了笔者的注意,从楼顶接下来引水管把雨水引流到罐体中,罐体顶部又有一根防止满灌的引流管通向排水渠,每个收集器能装1吨水,除去特别干旱的时节,基本上能满足灌溉。“一共有4个收集器,还有两个在后面花坛。”吴永辉说。

  雨水收集器的两侧,还有两个不小的蓝色塑料桶,里面装的是小区住户家的厨余垃圾,在封闭防臭的塑料桶里沤上3个月,就是极好的肥料。

  种菜少不了控制病虫害。“除虫主要是物理除虫,用辣椒水,或者是手捉。”吴永辉说。

  【外国社团来“取经”】

  最近天气热,一到下午,蔬菜就被晒得垂下了叶子。每天早晚都需要浇水,这些不定期的活儿,主要由队长等5位核心成员来完成。“没谁斤斤计较,我们退休了有时间,就多做点。”梅全太说。

  根据蔬菜生长周期的不同,种菜、施肥、除虫、收菜等,遇到这些“大工程量”的活,群里通知一声,有空的都会积极来参加。而上班族,或是有小孩的成员,周末会带着孩子来体验生活,感受自然。实在是腾不出时间参加劳动的成员,会主动给农耕队提供一些用做肥料的油枯,也算是一份贡献。

  每周三,是农耕队固定的“收菜日”,无论收成多少,都会被平均分成23份,发给每一户成员,如果确实不够有所遗漏,下次也会按例补上。

  慢慢地,雅馨农耕队和车库顶上的菜园子有了名气,北京、上海甚至日本也有社团和个人来参观学习,“我们院子里,一是人不多,二是职工宿舍,相互之间也熟悉,组织起来方便。”吴永辉说。

  (据《成都商报》)

百米画卷绘家乡(焦点瞬间)
中韩合作让沙漠变成绿洲(事件新闻)
我们为什么那么爱看“相亲”(时事点评)
成都小区建起“集体”菜园
“悄悄话”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