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公映之前,7月17日的全国院线看片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电影院线的130多个代表,就对该片给出很高的评价。有人说,这是曾经看过的最好的主旋律电影,达到了主旋律影片与商业大片融合的新高度,战火与柔情并具,澎湃与细腻兼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建军大业》相较于《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可看性更强。
这部影片确实很燃很精彩。开头就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学生工人大游行惨遭屠戮,为了消灭舆论,反动派又血洗报馆。周恩来遭扣押,汪寿华赴宴被杜月笙杀害,李大钊被军阀处决,凡此种种,使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启示呼之欲出。随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战争过程拍摄得非常震撼,占领藩台衙门、督军府、控制火车站,敌我双方激烈对抗,显示出我方官兵的大智大勇。超多的机位,大量的爆点,冲天的火光,战争戏一气呵成,场面宏大,张弛有度。而另一场由朱德指挥的三河坝战役,则更为悲壮感人。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南下,朱德率领3000将士对抗敌方钱大钧3万部队,死守三河坝三日。朱德的军事才能令人钦佩不已,最终数百人舍身殿后的桥段又令人无限唏嘘。
一些专家认为,与1981年的《南昌起义》、2007年的《八月一日》等同类题材电影相比,《建军大业》更加全面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军的历史全过程。影片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写起,一直写到“秋收起义”“三河坝战役”,最后结束在毛泽东和朱德井冈山会师;也更具有历史揭秘性,如展现了杜月笙杀害汪寿华、毛泽东脱险、朱德请南昌大小官员吃饭等细节等。此外,由于此次采用了战争类型片的叙事模式,使叙事能力有所升级。当然影片也存在着人物过多,有些剧情生硬,细节失真等问题和不足,但《建军大业》的完成度很高,全片非常流畅,主旋律电影有这样的突破令人惊喜。
观众喜欢这部影片,是喜欢它青春、激情、热血的基调,像一首军旅版的青春之歌。当年南昌起义的领导人和高级将领,都恰逢青春飞扬的时候,便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即便是已经很成熟的周恩来,也只有29岁,贺龙和叶挺都是31岁,粟裕和林彪都是19岁。影片将这些青年人的时代特殊性表现了出来,将他们爆破性的冲力展现出来。整部电影的叙事节奏、画面和一些细节虽然体现了年轻化的追求,但商业元素并没有削弱革命叙事,没有伤害电影和角色。影片中50多位明星不乏老戏骨,也有青年偶像演员,而大量使用的青年演员与当时历史人物的年龄和形象气质是基本相符合的,虽然有些不太成熟,偶尔看起来有些尴尬,但他们还是努力让自己投入角色,基本上演出了革命前辈的风采。
截至8月2日,《建军大业》的综合票房为2.85亿元人民币,这是个让人有点心疼的成绩。究其原因,可能有的人对年轻偶像演员有抵触心理。让观众和既定的观影印象和解,仍然是一件难事。一些专家认为,要让观众自发买票观看,才能真正传达影片的正能量,如果启用年轻偶像演员能有效地提高影片的接受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好事;而一干年轻演员,如果通过出演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能够在德艺双馨的道路上迈出新的一步,成为中国电影新力量乃至中国电影中坚力量,无疑更是中国电影的福音。这些话甚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