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被清华大学录取!请你放心,我们将提供一切尽可能的资助,支持你完成学业。也希望你能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这是清华大学甘肃招生组组长薛建团近日赴定西看望重度残疾考生魏祥时所说的话,薛建团还向魏祥转交了清华大学校友捐赠的1万元助学金。再过约半个月,魏祥将可以住进清华大学特别为其安排的宿舍里,在妈妈的照料下开始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身残志坚的魏祥如愿迈入清华园”无疑是这个高考季里最感人的故事之一,人们一方面赞叹,他忍受着身体残疾带来的痛苦,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另一方面,人们也感动于他曾就读的学校、他身边的同学和老师、清华大学和清华校友们给予他的帮助与关怀。“我所遇到的人没有一个歧视我或者嘲笑我,大家都在帮助我。”魏祥这样描述自己作为重度残疾学生感受到的社会大爱。
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水平,其标准往往不在于物质财富的总体丰富程度,而在于对生活在其中的弱者所给予的关心与帮助。千千万万像魏祥一样的残疾青少年正感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爱,特别是在受教育方面。他们中有很多人,不仅顺利完成了义务教育、职业教育,而且挺进高等教育阶段,用辛勤的汗水谱写生命的华彩乐章。
政府主导 加大投入
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李东梅指出,文化水平低、缺少技能是残疾人致贫的重要原因,而教育是提高其知识和技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因此我国残疾人教育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党的十八大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办好特殊教育。2014年1月,教育部、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出台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各地严格按照“履职尽责,特教特办”的要求,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教发展工作格局。
政府主导就是强调政府在特教事业发展中的主体责任,而财政资金的投入是政府承担主体责任的最重要表现之一。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特教力度。目前,就全国而言,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提高到6000元以上。据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介绍说,该省提前1年即2015年就把义务教育阶段特教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大幅提高到6000元。而对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远远超出了国务院设定的6000元标准,王海波说,陕西省神木市已提高到1万元。据北京市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校长芦燕云介绍,该校特教生均经费目前已提高到1.2万元。
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投入和各方努力,中国特殊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呈现了崭新的面貌。截至2016年底,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全国特教学校增至2080所,比2013年增加147所,增长7.6%;在校生49.2万人,比2013年增加12.4万人,增长33.7%。随着视力、听力、智力3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颁布与实施,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保障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普特融合 送教上门
财政投入是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而遵循相关教育教学规律是提高效率和效能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积极探索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通的“普特融合”方式和途径,提高残疾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其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在浙江省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副校长柴林看来,“普特融合”包含4个维度,即教学融通、教师交流、学生参与、开发融合课程。在实践上,该校大力在这4个维度上推进本校师生与普通学校的师生实现全面交流与融合。芦燕云介绍说,她所在的学校大力推动学前融合。让残健幼儿一起生活,通过游戏学会关爱与牵挂、谅解与宽容,大大改善了残疾幼儿的健康状况。残疾幼儿毕业后顺利被普通小学录取。为促进“普特融合”,在北京市还率先进行了“普特双学籍”制度创新,这使残疾学生可以定期走进普校,有计划地上课学习、参加活动,融入主流,圆了特教孩子的普教梦。
对于患有重度残疾或多重残疾、不能到学校上学的残疾儿童少年来说,送教上门服务是其接受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这需要教育、民政、残联、医疗等部门的协同合作,为不能到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规范有效的教育康复服务,并把它纳入到特殊教育学校学籍管理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1日实施的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对“送教上门”服务进行了专门规定。
扩大师资 破除瓶颈
据《法治晚报》报道,目前虽然正值暑期,但对约100名湖北、江西两省的特教工作人员来说,没有出去游山玩水放松一下,而是坐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室里潜心听讲。他们中既有特教学校校长,也有特教学校骨干教师。他们通过听专题讲座、参加教育考察和跟岗学习等形式,依托北师大优质的特殊教育资源,全面提升自身特教学校教学技能及特教学校办学品质。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特教师资不足且质量亟待提高的现状。
一直以来,专业的残疾人教育师资特别是特教师资不足是制约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014—2016 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等国家政策文件,对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做了明确要求。
经过近些年不懈努力,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据统计,2011 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共约4.1 万人, 2015 年,专任教师已达 5.1 万人,年均增长率为 5.53%。另一方面,特教教师的学历层次在逐步提高。2013 年,全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达到 43367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4.28%,本科学历的专任教师为2506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54.5%,已经成为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
必须看到的是,我国目前专业特教师资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近日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下发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就破解师资瓶颈进行了新部署,其中包括将采取“加大特教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 “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改善特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6项措施。可以期待,再经过4年艰苦努力,我国残疾人教育师资队伍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正走进一个“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