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7月22日 星期六

背靠丰富自然资源 把握求贤若渴良机

在草原上做一匹千里马

卢安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7月22日   第 10 版)

  今年恰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驱动下,内蒙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7月19日,2017中国海创英才(呼和浩特)科技交流洽谈会在呼和浩特市举办。洽谈会以“呼唤人才,助力新区”为主题,通过项目路演、对接交流会、创业创新环境和项目展等形式,实现了近百个创业项目团队、数十家创业园区、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代表以及200余名海归人才的交流、洽谈与对接。

  “来内蒙古不去看看美丽的草原就太遗憾了!”在前往当地留创园参加项目路演的途中,来自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海归布仁热情地介绍着自己的家乡。

  身着蒙古族服装的布仁向留创园代表、投资方和嘉宾讲述了自己回到家乡创业的故事:2014年回国时,恰逢羊肉价格下跌、市场不景气。布仁和妻子澈乐木格却萌生了创业的想法。用羊尾脂作为化妆品基础油原料,这既能妥善处理羊尾脂,又能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发展家乡特色产业。在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后,布仁瞄准高端市场研发的纯天然手工香皂产品得到了市场认可,还收到了国际订单。

  丰富的资源、天然无污染的环境和创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让海归和创业者们看到了草原的潜在机遇。“在我家5000亩草原上,现在养了2000多只羊;还有200多种药用植物等待开发,这些都是大自然馈赠的资源。”布仁说。草原资源也吸引了生态养殖研发和休闲旅游规划团队的目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还让智能光伏发电功率优化器设计团队跃跃欲试。

  但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海归聂崇岭的创业项目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关。他说:“如果项目落地在内蒙古,我很担心团队招不到技术方面的人才。”这的确是个存在于许多人心中的疑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现在推动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在这个过程中人才是关键。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党委书记冀晓军说:“我们现在亟需人才。希望留创园这一平台成为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创新基地、高科技企业的研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基地,也能成为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地。”

  以呼和浩特为例,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心城市,这里已从一个小县城变为现代化大都市,也是内蒙古吸引海归人才创业的“排头兵”。近年来,虽然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入驻留创园的海归数量不断增加,但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且仔细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海归大多源自本地。

  影响海归前来落户的主要因素是,这里还没有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完整产业链,优质产业的规模优势尚未形成,导致其在高科技领域缺乏足够竞争力。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短板也恰是海归创业者的着力点和机遇。魏昊从美国回国发展已4年有余,创业领域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心血管疾病治疗与康复。在东部许多城市,他已开辟出了不错的产品市场。

  魏昊分析说:“内蒙古这里的特点是地广人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又较多。让每个人都去大城市的三甲医院进行治疗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我们研发的基于互联网的心血管康复治疗切中市场‘痛点’,既解决了蒙汉群众求医问药的困难,也弥补了内蒙古在这一领域的市场空白。”

  在吸引人才方面,呼和浩特经济开发区已经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对入驻留创园的“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人才、自治区“草原英才”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才给予创业资助,对申请国内外专利的个人和单位给予补贴,对高层次人才的国际领先研发项目提供启动资金等。

  乌力吉博士的创业团队刚刚获得“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创新人才团队”称号。作为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他的创业领域是信息产业。呼和浩特距离北京很近,政策的支持力度很大,而人力资源成本却相对较低。这让乌力吉决定把刚成立的科技公司总部落在呼和浩特。

  回到家乡畅谈创业,乌力吉很是激动:“看我的名字就该知道我是蒙古族人。我回来,就是想帮助家乡发展。自治区政府和留创园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就连我现在的办公场地都是留创园免费提供的。”

  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人才政策,应该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创业发展。草原如此辽阔,足够千里马纵横驰骋。

沃土广阔(创事记)
在草原上做一匹千里马
“呼”唤人才就要“闹”出名堂来
新形势下海归缘何还瞄准北京
责编:齐 欣 邮箱:and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