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7月19日 星期三

钟灵毓秀话千灯

涵 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7月19日   第 12 版)

  千灯古镇岁月悠长
  卢锦荣摄

  初识江南古镇,便醉心于它们的婉约尔雅、古朴凝重、水韵十足。如果要透过时光,穿行于河巷交叉、水波荡漾中拱起的石桥,行走在粉墙黛瓦、高檐翘脊下错落的弄堂,进出于水榭廊棚、驳岸古栏缠绵的亭宅,去钩沉历史的久远,感受文化的厚重,体悟世事的沧桑,那千灯便是一个值得踏访的地方。

  拥有2500余年历史的千灯古镇,东接上海,南达杭州,西通苏州。由于地处这样一个三角形的中心,故又被称为“金千灯”。这里陆路通达,水运顺畅,航空便利,物阜民丰。像江南的众多水乡古镇一样,千灯至今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廊棚排延、石板铺路、宅居错落的古镇格局。

  漫步在千灯古镇上,一条石板街绵延3华里,横贯古镇南北。2000余块青石板铺出的石板街,古朴中铺展出久远和深邃,幽静中浸透出神奇和诱惑。它南起种福桥,北止启秀桥,其间串缀着亭林故居、秦峰塔、延福寺、顾坚纪念馆、少卿山等千灯历史文化遗存。沿街行走,在古街窄巷之间,“足踩青石板,头顶一线天”,我们宛如走进了古镇的沧桑历史里。

  千灯原名“千墩”。相传古时,为防御海寇的劫掠,人们在吴淞江沿岸修筑了无数土墩作为瞭望台,以警报东海敌情,此后又在土墩上修建了烽火台。随着历史的变迁,风雨的剥蚀,烽火台逐渐荒芜。若按文献记述,千灯最迟也可见于汉书《吴越春秋》,而宋代的《玉峰记》也有相关记载:吴地有三江,吴淞江畔有土墩九百九十九个。及昆山南,三十里存一高土墩,为第一千墩,遂称千墩。上世纪60年代,人们把千墩改为千灯。

  千灯的历史有多悠久,少卿山可以为证。少卿山位于千灯石板街的东侧,在秦峰路中段,也就是尚书浦的东岸。少卿山名为山,实则不过一个高土墩。江南多水多平原,少山脉少峻岭,吴地更是沃野千里。没有山,高坡可以为岗,土堆可以为岭,远古的先民就这样逐水草而生,择地势而居。少卿山虽不是名山高川,但经考古发掘,少卿山遗址曾出土了大量的良渚崧泽马家浜时期的文物,其中多件石器还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千灯的文化是厚重的,这里对中国戏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元代南曲大家、昆山腔创始人、昆曲鼻祖顾坚就出生于此。顾坚纪念馆以昆曲为主题,展陈着历代各种戏剧人物。昆剧作为中国最古老和最有影响力的戏曲之一,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

  “同胞三鼎甲,一弄十进士”最能说明千灯的人杰地灵。在科举盛行的封建社会,进士、举人堪称凤毛麟角,同胞三兄弟能先后考取三甲的实在不多见。但千灯的徐氏三兄弟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撷英咀华,千灯最杰出的代表当属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著名爱国学者顾炎武。他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也是他终生的倡导和追求。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本着“经世致用”的原则,对经文、政事、礼制、科举、文艺、古史、天文、地理等领域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究其利病之所在,探其治国之得失,足以为后人所借鉴。《音学五书》还探讨了音韵的变化,是一部关于音韵学的学术著作,对学术界至今有着深远的影响。顾炎武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所以他与黄宗羲、王夫之被后世并称为“三先生”。

  徜徉在石板街上,到了千灯的灯馆是一定要驻足的。灯馆里藏有灯具1000余盏,从原始社会的灯具到现代社会的灯饰,前后跨越了数千年历史。单从这灯文化的发展史,就可展示出千灯文化是多么地厚重。

用竞赛的脚步串联美景
“南瓜喜事”稻田彩绘8月开放
钟灵毓秀话千灯
责编:高 炳 邮箱:abc29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