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7月15日 星期六

为何把咽喉异物感称为梅核气?(杏林寻宝——中华传统医药漫谈)

王红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7月15日   第 09 版)

  咽喉部不适、发堵、似有异物感,如梅核阻于喉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证,现代医学称咽喉部异感症,也叫咽喉部神经官能症。时间长了,患者就会怀疑自己咽喉长了肿物,中医则称之为梅核气。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描述梅核气说:“胸满,心下坚,咽中贴贴 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宋代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中 说:“七情气郁,结成痰涎,随气积聚,坚大如块,在心腹间,或塞咽喉如梅核,粉絮样,咯不出,咽不下,每发欲绝,逆害饮食。” 中医认为,梅核气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结于咽喉所致;或因肝郁脾滞,津液不得输布而成痰,痰气结于咽喉而引起。经研究发现“梅核气症状的轻重往往与精神有关,喉部异物感在专心做事时或睡着后可以完全消失,在心情不畅或闲暇时则变得明显。可以说,患者越在意,感觉越明显。常伴有精神紧张、焦虑心烦,胸胁胀满,纳呆困倦。”严格来说,梅核气仅是一种主观症状,属精神心理性疾病,但必须先排除器质性病变,方可作出诊断。

  中医把梅核气分成肝郁和痰结两型。肝郁型除去咽部异物感外还伴见胸胁满闷或疼痛,或乳房及少腹胀痛,善太息,暖噫频作,食纳呆滞,情志抑郁,腹部积聚,月经不调,甚或闭经,苔薄,脉弦。此型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药为柴胡、赤芍、川芎、枳壳、香附、陈皮、郁金、佛手、炙甘草;痰结型咽部异物感更强,还伴见胸腹痞满、恶心作呕、大便不成形、苔厚腻,脉滑。此型治宜降气化痰,消痞散结。方用半夏厚朴汤治之。方中半夏、厚朴合用可行气消痰,开郁散结;茯苓健脾渗湿化痰,紫苏叶辛香行气,理肺疏肝,助半夏、厚朴之功;配合牛蒡子、桔梗、生地黄、玄参、麦冬、荆芥诸药合用。

  梅核气的治疗除用药外主要是去除诱因。如确实没有器质性疾患,未查出咽部肿物,患者就不要疑神疑鬼。对一般疾病来说,应是七分治三分养;而对这种病则是七分养三分治。患者首先要解除不必要的顾虑,更不要老想着自己有这种病,最好把它渐渐忘却。因为患者把精神集中于其他事情时反觉好些,如看电视、聊天等。若一个人静下来,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越想越厉害,吞口水时尤其明显,吃饭时反倒好些。要信任经治医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情绪稳定,戒烟少酒,适当参加文体活动,不要过度紧张、劳累。这样您的咽喉部异感症会逐渐好起来。

  (作者为北京朝阳区中医医院医师)

餐后血糖不能超过7.8(健康关注)
管理胆固醇可防心梗(健康新概念)
食品安全关注数据发布(健康互联网)
肺炎球菌性疾病预防胜于治疗(医说新语)
健康资讯
为何把咽喉异物感称为梅核气?(杏林寻宝——中华传统医药漫谈)
责编:喻京英 邮箱:hwbjks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