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福建省武平县在没有任何上级文件指导和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在总结捷文村等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先行先试,掀开了中国集体林权改革的崭新一页。从捷文村开始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
根据国家林业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确权集体林地27.05亿亩,占纳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积的98.97%;已发放林权证1.01亿本,发证面积累积达26.41亿亩,占已确权林地总面积的97.65%。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1亿多农户直接受益。
林改,让群山更绿
2001年,武平县率先试点明晰林地产权,包林到户。捷文村主动要求,成为3个试点村之一。当年12月,村民李桂林拿到了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证上第一次明确了林地的所有权归属村委会,使用权、经营权归李桂林。
自己的山,自己说了算。在2001年以前,“大包干上山”,是包括李桂林在内全国亿万林农的一个梦。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一直关注着武平县这3个小山村展开的改革试点。当年6月,他亲自来到武平调研,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后强调:林改的方向是对的,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分到山后,林农纷纷上山植树造林。所有权明晰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15年间,福建活立木蓄积量净增1.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的62.96%提高到65.95%,长期保持全国第一。
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启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改,让林农致富
包括山水林田湖在内的国土资源,是资源、资产、资本的“三位一体”。森林资源通过明晰产权成为一种资产后,如何将其盘活为资金、资本,成为新一轮深化林改的关键。
2013年,武平县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由县财政安排资金作为担保金,林农可利用林权证直接获得贷款。当年,李福明拿出林地进行评估,不到一个星期就贷了10万多元。去年,他又贷了30万元。“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利息低,30万元的贷款一年需要9000元的利息,真正让我们林农受益了。”李福明说。
这年年底,永安市在福建省率先探索赎买制,由政府出钱把商品林买过来。在永安市林业局局长郑凌峰看来,这是双赢之策。当年底,一个非营利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协会在永安应时而生,负责执行赎买和保护工作。
在经过第三方公司评估后,林农罗范钦的杉木林按市场价被赎买了,每亩林子的评估价近万元,价格很合算。
截至目前,永安已完成赎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3.7万亩。原本要砍伐的商品林,变身为“绿色不动产”,既保住了绿色森林,又守护了林农的钱袋子。
林改,让山区发展
捷文村的钟泰福带领102户村民成立合作社,取名为“绿富”。
他盯准的是林下经济:发展阔叶树育苗、养蜂、种花、栽中草药……而这正是福建省“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中“点绿成金”的秘诀。
“每个项目经过验收后,都会有多种扶持与补贴。”据钟泰福介绍,捷文村拿到林下经济项目补助累计已超过100万元,5个自然村因此全部修通了竹山便道,由此仅运输竹子成本就能下降八成。2016年,捷文村绿富合作社毛收入1600万元,平均每户近16万元。
15年弹指而过,山河焕然一新。林改前为国定贫困县、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3000元的武平县,2016年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3万元;全县财政收入增长近10倍,还跻身全省发展“十佳县”。
借力林改春风,实现绿色转型。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福建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创新探索,正在向林权改革、流域治理、绿色金融等多个领域纵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