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

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发现汉语之美

黄诗雅 陈颖妍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7月14日   第 09 版)

  中级五班的同学开心地展示他们的国画作品
  李双倾摄

  “我们从小在海外生活,但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华儿女。”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的2017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语言文化营开营式上,来自摩洛哥的小营员宋蕤秀说,“尽管我们已经习惯了当地的生活,有很多当地的朋友,但我们的内心最深处跳动的依然是一颗中国心。”

  据承办方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德忠介绍,语言文化营的141名营员来自五大洲 9 个国家——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国、西班牙、爱尔兰等。“在你们的家庭成员中,或许全部或许有一部分来自中国,因此中国就是你们的根系所在。这也正是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命名的原因。希望你们在北京多走走、多看看,发现汉语的美妙,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贾德忠说。

  

  “说中文更亲切”

  12岁的李沛岩来自英国,父母是华裔。她从6岁起在家里学习中文,现在还在中文学校学中文,汉语基础比其他同学好。李沛岩觉得说中文比说英文来得亲切,因为“中文是我们的母语,而且说中文的感觉比较亲切,这也是一种对祖籍国表达情感的方式”。

  李沛岩活泼好动,喜欢通过学中文来结交朋友,在父母的鼓励下参加了本次夏令营,希望借此次活动认识更多新朋友。“这个夏令营上课很愉快,能够学到平常在家里接触不到的中文。学习方式也和英国一样,着重自觉自学,不用背读文章。学习内容以生活科学为主,老师的授课方式也像家人朋友在一起聊天,没有必须每天完成作业的压力。”李沛岩说。

  来自美国的许叶星怡今年13岁。她生于中国,在美国读幼儿园,后来又返回中国读小学一、二年级,随后又回到美国读小学。每到周六、日,许叶星怡会到中文学校学习中文。她希望借这个暑假回中国参加夏令营来提高中文水平。“这个夏令营的好处是融合中西教育,书法、武术、舞蹈等林林总总的课程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而且学习环境轻松,使人快乐。”

  “决定我们身份的,是书写在基因里的东方气质,流淌在血管里的中华精神。”新西兰领队老师卡丽(Carrie)希望各位同学在夏令营期间,用心学习和参观,回到自己的国家后利用这些来自东方的智慧和文化,使世界变得更多元、更美好。

  “最难的是中文写作”

  尽管李沛岩的家庭对中文十分重视,即使移民到英国,在家也是以中文为第一语言,她在中文学习上还是会遇到困难:“有人说中文是全世界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读写是我觉得比较难的部分,同一个汉字的意思和发音也可能不同,这是让我最摸不着头脑的地方,也是我最需要克服的困难。”

  同样认为“中文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的许叶星怡接受东西方两种教育,对中英两种语言的学习有自己的看法:“相比起来,我觉得中文更难些,每个字的历史、释义都不同,词汇也更多,掌握一定量的生字才可以做到表达精准。”

  另一位来自德国的营员张君翼现年14岁,曾在中文学校学习过两年中文。“我主要在家自学中文,对我来说学习不是太难,因为我从小就在中文环境下长大。在我看来,最难的部分是中文写作,因为在德国没有太多练习写汉字的机会。”

  跳出课本教学生

  苑芮菲是清华大学对外汉语老师,担任本次夏令营初级班的汉语老师。而初级班上近一半华裔学生对汉字几乎是“目不识丁”。面对这种状况,苑芮菲并没有气馁,而是耐心地教导学生,并且鼓励他们尝试跟着汉语拼音读课文。

  苑芮菲认为教汉语的关键在于经验。她曾在新加坡生活3年,教当地华裔青少年汉语。回国后她在清华大学继续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只不过学生都是成年人。作为两个年龄段学生的老师,她笑言自己比较喜欢教青少年,因为青少年会感受到老师所付出的真心,和老师的距离更近。苑芮菲认为:“通过夏令营在短期内要提升学生们的中文水平比较困难。然而,对于初级班学生而言,夏令营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体验中华文化的平台,进而可以增强学中文的兴趣。”

  在夏令营担当高级班汉语老师的李瑶,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在李瑶看来,教海外华裔学生,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多交流,尽量减少作业。学生们在非上课时间出外参观名胜古迹,李瑶会把握这个机会,待学生们回来以后问他们关于北京名胜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很享受教这些学生的过程,因为他们十分主动。只要打开话题,老师便可以与学生有互动。但教学也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地教学生。”李瑶说。

发现汉语之美
学好中文 需把住“三关”
回答 “土耳其之问”
500名国际学生参加川大国际课程周
跟随中国导师学书法
责编:赵晓霞 邮箱:xiaoxiapeop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