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7月13日 星期四

面对高温 以人为本

劳动者权益得到更好保护

严 冰 顾桥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7月13日   第 02 版)

  在上海中建三局华东公司的工地上,工人们在高温下坚守工作岗位。
  沈文敏 童画摄(人民视觉)

  7月12日,北京市最高气温达36℃,北京市气象局已连续5天启动“高温黄色预警”。不仅是北京,近日热浪席卷我国北方多地,从西北到华北、黄淮等地都陆续受到35℃以上的高温炙烤。据悉,7月13日,此次高温将达到最强,全国高温面积将达364万平方公里,覆盖21个省(区、市)。

  热浪“烤”验着坚守在一线的劳动者:如何应对高温工作环境?热浪也“烤”问着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如何保障高温下作业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战高温”到“避高温”

  7月11日下午1时许,北京市朝阳环卫二分队的刘女士正在休息站吹着电风扇、喝着冰镇绿豆汤。炎热的夏天,室外地表温度已超过50℃,休息站内却相当凉爽。与此同时,国贸CBD路口的交通协管员老郑正准备脱下制服去休息。老郑告诉笔者:“这几天实在太热,领导照顾我们,现在每站岗40分钟,就可以休息10分钟。”

  夏天是建筑工地开工的高峰期,保障建筑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防暑降温工作的一大重点。今年七八两月,浙江省东海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上海市虹口区红旗小学的校舍加固和修缮项目,整个工地约有50名建筑工人。据项目经理徐忆菖介绍,公司在按照国家规定给工人发放高温津贴和防暑降温用品之外,还严格控制工人的工作时间——每天8小时,上午11时到下午2时坚决不开工。“按时完工很重要,但我们更要对自己的工人负责。”徐忆菖说。

  对劳动者来说,“避高温”不仅要避开一天里的高温时段,还要避免持续高温作业。进入夏季,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将轮换时长从每班4到5个小时缩减为原来的一半。一线职工郭俊雷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久了总是觉得头晕目眩,非常容易中暑,而且注意力没办法集中。缩短单次工作时间后,身体不适明显得到改善。”像炼油这样的大工程,机器一旦运转起来,就必须有工人在岗,因此在工作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缩短轮换时长,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有效杜绝了安全隐患。

  国家政策引领观念转变

  “避高温”让劳动者切实感受到了工作环境的改善,而从宏观层面上说,这一观念转变是国家政策下的细化执行。早在2012年6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就如何保障劳动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合法权益作出规定。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夏季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用人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适当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和减轻劳动强度。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认为,上述政策体现了“关口前移”的原则,“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工人高温作业引起的,调整工作时段、避免长时间劳动,本质上就是把预防工作放到了事前。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社会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唐钧还指出,给工人提供更为舒适的劳动环境,也符合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化原则,可以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间的关系更和谐。徐忆菖说,“以往天热时,工人干活多少带有些情绪,现在正午有了更多休息时间,工人干劲更足了,而且劳逸结合还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过去人们推崇不畏酷热坚守前线,但现在已有不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意识到,用身体换业绩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观念转变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现在仍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仅依靠企业自觉,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把政策落到实处。

加快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
中国是国际合作的积极践行者
感受京剧魅力
中国坚定维护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巴黎和洛杉矶同时赢得奥运会承办权
“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启动
劳动者权益得到更好保护
“瑞典文化年”在京启动
责编:孙 懿 刘 峣 邮箱:diery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