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7月08日 星期六

由共享伞想到共享经济

张保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7月08日   第 08 版)

  两名身着制服的城管,把五颜六色的雨伞杂乱地堆放在一辆皮卡上。网上奔来眼底的这一幕是发生在标榜创新的杭州。这个城市的城管执法部门近日把公共区域投放的几万把共享雨伞收拾得干干净净,其给出的核心理由是共享雨伞是生意,不能占用公共设施。

  共享雨伞作为时下风起云涌的共享经济表现形式之一,当然是门生意,是生意就有受益者,就不能占用公共设施。即使占用,也该由受益者买单。这无疑是杭州城管对共享雨伞出手背后的逻辑。

  如果对共享雨伞行业适用这个逻辑的话,那么对包括传统出租车在内的其他行业也应如此。传统出租车行业是不是门生意?有没有占用公共设施?有没有为此买单?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传统出租车行业是占用了大量公共设施,无需为此付费,甚至可以借助行政手段将成本向消费者传导、稳赚不赔的生意。

  有人会用“公益性”和“税收”来为出租车公司辩护,那么由此延伸出的问题是,“共享雨伞”的公益性就比出租车来得差吗?提供“共享雨伞”服务的企业就不是纳税的法人吗?城市管理者为何如此厚此薄彼呢?

  谈到这里,我们自然而然想到命途多舛的“网约车”。同样是事关出行的大事,同样是门生意,为何城市管理者对待“网约车”与对待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态度差别如此之大呢?频频发出诸如加重拥堵的指责,最终出台了强化户籍和属地牌照为特征的加码政策。而对传统出租车公司宠爱带来的是什么呢?出租车“挑肥拣瘦”等现象依然存在。

  值得欣慰的是,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交通运输部近期发布的关于“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的两个征求意见稿拟依法赋予和保障“共享经济”一项核心的权利,即合理占用公共资源的权利。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表述中:推广应用“电子围栏”技术,设立虚拟停车区域,引导用户有序停车,加强停车管理。保障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停车权利,就是保障其使用公共资源。

  共享经济在移动互联时代迎来大发展,但它并非横空出世,传统租车行业其实也是共享经济的表现形式,不过出现较早,当时还没有“共享经济”这个词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经济对公共资源有天然的需求,向它们开放是其发展的前提条件。这不是“施舍”,而是其正当、合理的权利,因为这本质上是向社会开放,满足公众需求,也是公共资源的价值所在。当然,共享经济的任何商业模式对公共资源的使用都要合理、有序,而不能滥用。政府要做的是超越利益纠葛,合理确定边界,这是移动互联时代的社会治理的挑战。

  回到共享雨伞话题,杭州城市之大,能容得下千顷碧波的西湖水,也应为五颜六色的共享伞找到“安身“所在。

中国职教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图片报道
由共享伞想到共享经济
“星坚强”彰显中国航天韧性十足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责编:张保淑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