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7月07日 星期五

家里的中文课

黄诗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7月07日   第 09 版)

  图为挪威首都奥斯陆附近的福内布中文学校的学生们在用偏旁部首组字。
  张淑惠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海外“华二代”体内流着华人的血,却生长于非华语的世界。随着“中文热”的持续升温,“华二代”中学习中文的人数越来越多。每个人学习中文的途径各异,在家中通过和父母的交流学习中文便是其中之一。

  

  自称“文字转换器”

  吴子嫣自小在英国和新加坡长大,父母亲从香港移民到英国,因此她一直都是用粤语跟家人沟通。吴子嫣曾有一段时间正式学习中文,那是在她小学的时候,他们举家搬到新加坡居住,她就在学校里学习汉语普通话。通过学习,吴子嫣掌握了中文的读、写、听、说,但她笑言自己中文水平还未达到“母语”的程度。

  “我可以轻松地用中文与人对话,但有时候很难具体向人表达清楚细节。”吴子嫣说。她会把握机会使用中文,例如用中文跟家人和华裔朋友交流,以及到使用中文的地区旅游时,用中文与当地人沟通。

  “众所周知,中文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语言之一。”吴子嫣笑说。即便如此,她在外国的英语环境下仍然努力学习中文。她以“文字转换器”(code-switcher)自称,她的中文发音不但没有受到英语的影响而变得不标准,反而能够模仿不同地区的中文口音。加上一张中国人的脸,一般人很难发现她是在外国生活的“华裔二代”。吴子嫣曾到台湾旅行,因为一口流利的汉语普通话她被误认为是当地人。吴子嫣也曾到北京一家非盈利机构实习两个月,此时她能说出一口北方腔的普通话,又被误认为是当地人。

  带口音的中文

  跟吴子嫣相似,从小在澳大利亚长大的韩芷莹也是在家里学习中文。她坦言打从襁褓里直到长大后,父母都用中文与她沟通。由于父母是广州人,韩芷莹会讲粤语,她也会用粤语跟祖父祖母沟通。

  对于韩芷莹而言,口音成为她学习中文的一大难关。粤语共有9个声调,而普通话只有4个声调,相互转换并不容易。现实中,英文则是韩芷莹最常使用的语言,她的家人和朋友有时会告诉她,她的中文带有英语口音。有时候韩芷莹也发现自己讲中文会不自觉地使用英语语法,她意识到后会立刻纠正过来。

  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

  据相关数据显示,以前在国外,不少华侨华人总担心孩子的英文不够好,时刻让孩子学英文。但是在2000年后家长们越来越支持孩子学中文。有专家表示,对“华二代”来说,学习中文,家长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唯有让孩子认识到中文背后的文化魅力,才能让他们找到兴趣,进而才有学习的动力。

  吴子嫣和韩芷莹都认为,学习中文让她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吴子嫣坦言中文就是自己的文化,因此身在海外也要学习中文。她觉得中文是一种奇妙的语言,在中文里有很多表达都充满着诙谐色彩,假如自己不懂得中文,需要由别人来翻译,那就无法体会中文里的幽默。

  韩芷莹则认为语言能够体现文化的精妙之处,特别是通过文法、语源、字词的引伸意义等可以感受这种精妙。随着中国的发展,吴子嫣和韩芷莹都认同掌握中文绝对是一大优势,而曾在北京实习的韩子嫣更表明自己想到中国工作和发展。

家里的中文课
我的梦想是研究中国近代史
被外国学生“问住了”的汉语课
大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让剪纸艺术融入课堂
夏日湖
多伦多的CN塔
责编:赵晓霞 邮箱:xiaoxiapeop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