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7月06日 星期四

城市雕塑:从宏大叙事到社区阳光

钱晓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7月06日   第 12 版)

  珠海渔女
  潘 鹤(资料图片)

  黄河母亲
  何 鄂(资料图片)

  2010年,徐冰的装置作品《凤凰》在今日美术馆展出。
  (资料图片)

  每天在首都天安门广场,总有熙熙攘攘的人流,而首先映入千百万游客眼中的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在碑座上的8块巨型浮雕是新中国最著名的城市雕塑作品,由刘开渠、曾竹韶等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这组城市雕塑表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为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市雕塑一直承担着国家、民族的宏大叙事。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生活空间大量出现,城市雕塑走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

  

  城市复兴迎来辉煌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雕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早在1979年11月,雕塑家刘开渠就率领中国雕塑家考察团出访欧洲考察。33天中,这批年届古稀的艺术家把城市雕塑作为重点,考察了从意大利到法国的8个城市20多个广场和纪念碑。老先生们满怀激情地把这次出访的观感写成文章结集出版。在文集中,刘开渠满怀豪情地写道,我们“一定会迎来雕塑艺术的辉煌新时代”。潘鹤则呼吁“雕塑的出路在户外”。20世纪90年代,中国雕塑学会先后组织了全国上百位雕塑家出国考察,再一次大规模地学习世界各国在“二战”以后大发展的城市雕塑、公共艺术,使得我国的城市雕塑从观念和创作上保持和世界交流。

  这一阶段艺术家们青春焕发,在全国范围创作出一批新的精品力作。如潘鹤为珠海市创作的《珠海渔女》,至今仍是珠海市的地标;如何鄂在兰州市黄河南岸创作的《黄河母亲》,由“母亲”和“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黄河母亲和华夏子孙,早已成为兰州市的标志性雕塑。

  与大众生活的普遍互动

  2016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时,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为了增加节日气氛,特别把正在热播的动画片主角熊大、熊二和光头强做成高大的城市雕塑,矗立在金融街相距中国证监会百米之遥的地方。这对于普遍忌讳“熊出没”的中国股市不啻是轩然大波。第一轮的反馈是熊大、熊二手指的方向正是中国证监会,于是这组城市雕塑被挪换一个方向。不巧这个方向正指向交通银行,只好又挪向面对金融街购物中心自己。即便是这样,社会舆论还是不平息,最后只好把熊大、熊二换成了两只猴子。可不巧的是,放置熊大、熊二雕塑的时候股市是涨的,换成了猴子股市却下跌,于是社会舆论变成了“熊走了”,来了“猴闹腾”。从5月底建起到6月2日挪走,短短几天,这组城市雕塑引起的舆论旋风席卷全国股民,引得网上热议。

  这正是公共艺术的城市雕塑的魅力和敏感。因为贴近生活,与大众的利益和审美息息相关,如果不符合公共利益和习俗,再好的初衷、再有名的城市雕塑都会被排斥。

  前不久,一些北京市民呼吁希望恢复北京“熊猫环岛”的地名。熊猫环岛始建于1990年,地处亚运村口,其中的两只大熊猫城市雕塑是四川省向北京亚运会献礼的作品。到2005年,由于环岛已不能满足北京交通的要求,周边规划也改变了,这个环岛和城市雕塑就被拆除了。那15年是北京发展飞快的时期,广大市民与这个城市雕塑朝夕相处,它已成为人们家园的一部分,也是北京市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于是,尽管城市雕塑已经被拆除10多年,但在人们心里还一直保留着那段岁月,还在呼唤它的回归。

  雕塑公园是世界各国对城雕集中展现的通行方式。近年来,我国的雕塑公园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甚至一些大企业发展文化艺术、美化环境的重要举措,最为著名和成功的有长春国际雕塑公园和芜湖国际雕塑公园,参与创作的艺术家来自全世界。而雕塑公园也日益成为当地新兴的人文景观,从儿童嬉戏、青年婚纱外景,到老年晨练,全方位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大众生活之外的学术追求

  在民众欣赏和游乐之余,艺术家们对于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雕塑还有着更多的学术追求。

  在北京长安街东延长线国贸商圈东南角的苹果社区,是北京最著名的民办美术馆今日美术馆所在。前些年,今日美术馆举办过时任中央美院副院长徐冰的展览。他的作品中有一组大型雕塑装置,几只用铁做成的凤凰被用吊车高高吊起,特别是到夜晚,在五彩的灯光中,铁凤凰在暮色天空下光彩夺目,飘飘欲飞。

  郭沫若曾经创造了“凤凰涅槃”的形象,以比喻祖国的新生。徐冰的这组作品无疑首先给人们带来的正是表现21世纪新时期对祖国、民族复兴的期待。这只光彩夺目的凤凰,竟然是徐冰收集了各种废料即所谓的“城市垃圾”创作出来的,其中既有作者环保理念的表达,更有作者以艺术的眼光对生活社会秩序重组的努力。一切“化腐朽为神奇”正是艺术创作和人类社会创新的目标。

城市雕塑:从宏大叙事到社区阳光
伦勃朗的光与影
写意油画呈现中国精神
“闻香识罗湖”原弓个展亮相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