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6月29日 星期四

七嘴八舌话“光盘”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6月29日   第 12 版)

  中国式“剩宴”

  从2013年至今,旨在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已开展4年。随着八项规定的严格执行和反腐风暴的持续不停,公款吃喝和炫耀性消费明显减少,“按量点菜”的观念也在民间逐渐落地生根。

  

  理直气壮来打包

  █ 王德江 河北云谷家居产业园董事长

  上世纪90年代末,在德国汉诺威参观一个专业展览会,一位德国的合作伙伴邀请我们一行中国企业家吃饭。我们按照邀请的地址到了宴请的地方,才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城堡。原来,这个德国生产商竟是德国的一个著名皇室家族的成员,家有万亩山林湖泊,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富豪。

  按照德国贵族礼仪,主人精心准备了7道大菜,道道精美绝伦。自认为经验老道的我这次明显失算了,因为来之前在酒店吃了一碗泡面以备不测,看来是大错特错啦!吃到第三道菜的时候,我就已经“缴械投降”了。面对美食,心有不甘的我偷偷询问翻译可否打包带走?翻译也是初次享用这种待遇,明显地面带囧色。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翻译弱弱地问过主人后,瞬间迎来了一行中国同行的充满敌意、气愤的目光,明显把我当成没有爱国情怀的反面典型了。

  没想到主人听到翻译的话非常开心,认真地感谢我对美食的尊重,感谢我对主厨的尊重!服务人员把我的其余几道菜都精心打包装了起来,并且连餐具套装都备齐了。

  当一行人告别的时候,只有我雄赳赳气昂昂地拎着一大包食品满载而归。当然了,当晚在宾馆里宵夜时,大家对我的明智之举纷纷点赞!

  那个年代,国内铺张浪费、大吃大喝正盛行。现在想起来,依然为自己的偶然行为而庆幸,第一次理解到对食品的尊重竟然这么让人有不同的人生体会。从此以后,每当遇到宴请浪费的时候,我都会充满底气地让主人打包带走,然后讲一下这个故事,好让打包带走的主人有一种德国皇族式的荣耀。这个故事被我讲过无数次,直到现在“光盘行动”已成为国人都知道的事情,我依然在讲这个故事……

  时代的进步让我们抛弃了很多陋习,但还有许多看似微乎其微的小事,比如浪费,反映了人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不成熟,还需要完善。中国人在意面子,其实是在意“对方如何看自己”。有时候,轻松一点儿,真实一点儿,更快乐!

  从美学上讲,一切出于自然的,都是美的。毕竟“真善美”当中,“真”是排在第一位的。

  

  选择性“光盘”的苦衷

  █ 孙海波 广东珠海 公务员

  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光盘”行动很重要。

  “光盘”,是对食物的喜爱,更是对造物主的尊敬。农耕文明血脉中,曾流淌着“万物有灵”论,先民由此祭与祀。文明更迭,对自然的敬重依然在文明基因里存续。当下,大部分人对食物的取得无须焦虑,然而,且看低收入人群现在的日子,再回顾历史上的大饥荒,就知道“民以食为天”尚未过时。所以,面对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理应心存敬爱。心有此念,无论在家吃饭或外出就餐,就会量力看菜下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里的不易,包含着对“物我同一”的珍惜。

  “光盘”,也是对人的尊重和礼赞。人类对美食天然有渴望,加工食物的劳动值得尊重。饭店的大厨、家中的贤妻良母,都以做一手可口饭菜为骄傲。这时候的“光盘”,无声回馈的是赞美。如果真不合口味,是否“光盘”就要看自身修养。倘若以为“我花钱买的,我想不吃就不吃”,就缺了人际之间的基本尊重,自曝人格的缺失。

  但“光盘”对于我家来说,却有着难言的苦衷,经常有选择地“光盘”:老母亲在家做晚餐,担心不够吃,常常做多了。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那一代人,总觉得“有余”才是福气;而我们这些孩子们已到而立之年,晚餐尽量要少吃。又不好埋怨母亲,那就挑不能过夜的饭菜“光盘”,剩下的则放冰箱保存。还有一个苦衷是不能“光盘”。我和妻子发现一个规律,若提前说晚餐不回家吃饭,母亲就简单“对付”自己。于是我和妻子商量,每天临时告诉母亲不回家吃饭,把满桌饭菜留给母亲一人。饭菜自然丰富了,母亲也就能多吃饭,营养就要比“对付”自己的饭菜高些。如此不能“光盘”,实非得已,谁叫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呢。

  

  用心烹饪少浪费

  █ 杨镇瑜 四川乐山 伽蓝酒吧厨师

  作为一枚资深吃货,我从小就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对一个家庭主妇最大的褒奖,就是在最短时间里把她做的饭菜吃个精光。”

  对我这种潜心做餐饮的人而言,随时随地做出一桌让食客们风卷残云、一扫而光的饭菜,既是这个职业应有的本事,更是一份由衷的心愿与毕生的追求。

  我是一名“95后”,生长在物质生活较为富足的四川盆地。俗话说:“吃在中国、味在四川。”川菜以大众化和百菜百味著称,我自幼由衷体会和亲眼见证了“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的真谛。

  在乐山这样的旅游城市和美食之城,餐饮浪费还真不少,尤其是节假日里的大餐馆和红白喜事,满桌美食中,总有那么一些菜肴未动几筷,甚至原封不动,连同白花花的米饭,径直倒进泔水桶里,浪费惊人。

  初中毕业后,我进了职业学校学习厨师专业。在四川,许多男人都会做饭做菜,比较会享受生活,我则是想系统专业学学,以便将来有个一技之长。想当年,刚比灶台高一些,我就踩在小板凳上学做蛋炒饭。毕业不久,我就在这家主打分子鸡尾酒的餐厅做起了精致料理。让食客吃得满意开心、意犹未尽,是我的职责和心愿。

  最初,店里的下午茶时段,主推各类传统寿司。处于川南产盐重地的乐山,市民口味都比较厚重。清淡爽口的传统寿司,主要受一些小资青年和中老年欢迎,显得不太大众;而那些从小习惯于麻辣荤腥的青年和小孩,对此却不感冒,常常会剩一些寿司在盘子里,甚至曾经还有位顾客让我们调一碟辣椒油,给他蘸寿司吃。针对这一实情,我们尝试着推出了口味较重的美式寿司、烤寿司与焗寿司,一经推广,果然受到青年人热捧。

  后来店里又逐步推出奥尔良鸡翅、牛排、虎皮风爪、日式披萨、蛋包饭等中西美食,让顾客充分享受舌尖味蕾的冲击,以质取胜,令食客满意而来、尽兴而归,让“回头客”的好口碑带来更多的新顾客。

  我们不断地创新,换来了顾客们就餐时满意的表情。看着他们吃得干干净净的餐盘,作为厨师的我备感欣慰,成就感爆棚。 

  黄自宏整理

  

  搬运南瓜的故事

  █ 周 颖 北京 全职妈妈

  6月26日这天,“绿格子”机构请大家带孩子去农村帮农民收南瓜。今年南瓜丰收,地里南瓜多到收不完。我觉得正好可以带孩子去接接地气。

  到达指定地点后,一声令下,大家捋胳膊卷袖子下地收南瓜。两分钟没到,事故就发生了:一位妈妈踩了蚂蚁窝,脚被蚂蚁咬得肿成了馒头样。这时就听5岁的大女儿大宝大叫:“妈妈,我不要拿南瓜!南瓜上太多泥,不干净,我讨厌南瓜!”当时,别的小朋友都在热火朝天、不怕脏不怕累地干着,大宝发出了如此不和谐的声音,让我这当妈的好尴尬。

  提醒自己务必淡定之后,我说:“大宝,这就是吃饭时妈妈经常告诉你不要浪费的原因。你平日吃的米饭、面条、蔬菜、水果,都是农民叔叔阿姨辛苦播种收割,辛苦劳作换来的。每一粒米、每一口菜都来之不易。刚搬一个南瓜你就嫌脏,天天这么搬又将如何?所以一定要记住,不能浪费任何东西,尤其是食物。”

  不知女儿是否听懂了,南瓜反正是坚决不搬,对地里的各种虫子倒是很感兴趣。快到尾声,不知是怎的了,她突然主动搬了几个瓜,累得满头大汗,衣服也脏了,鞋上全是泥巴。

  吃饭时,孩子的表现出乎我意料。虽然平日她也不怎么浪费,但这次安静地吃干净碗里所有的东西,最后还用汤冲了下碗,喝了。然后说:“妈妈我吃饱了,盆干碗净。农民叔叔很辛苦!”当时,我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什么是“光盘”?解释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易。自从大宝明白事起,我就教她吃饭要盆干碗净,不浪费。其实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她会说“妈妈给我少盛点儿”;有时着急去玩儿,又剩下很多。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孩子真正明白,为什么不要浪费。知道了来之不易,自然便会珍惜。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大概内容是要引导具备孩子自省的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便有可能主动去认识、了解未知事物,主动去学习知识。“光盘”是一种好习惯,但需要合理引导。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我认为言传身教和个体体验缺一不可。

  

  吃不了要“兜着走”

  █ 杨会英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崔庄镇商平庄村村民

  我小时候,家里穷,孩子也多,粮食不够吃是常有的事儿。所以“节约粮食”意识不需要刻意地培养,挨过饿也就自然养成了。记得那时候有句顺口溜:“大米饭,喷喷香,农民伯伯种地忙,浪费一粒不应当。”记忆这么清楚也是因为我把节约粮食刻入了心里,换成现在的话就是“光盘行动一直在路上”。

  我一直把“光盘”作为家里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孩子们着急去看电视或是出去玩儿,嫌稀饭太烫,总想不吃了。为了留住他们,我就在稀饭里放糖,让他们更爱吃。接着耐心教导他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学校老师都这么教育你们,你们还这么浪费粮食!等开家长会的时候就要批评你了。”或者用激励的方式:“你们哥俩谁先吃完,谁就不用刷碗,剩饭的人要留下来刷碗。”采用这些方式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光盘”的习惯,将节约粮食的观念深深地种到心里。

  “光盘”的意义虽然每个人都懂,但落实到生活就会打折扣。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好了,浪费粮食的情况也很常见,婚丧宴席更是“浪费粮食”的重灾区。由于“婚丧宴席不能小气”的心理作祟,人们就喜欢在街坊四邻、亲戚朋友的面前“摆阔”。前来赴宴的人们又碍于面子,不愿意打包剩饭剩菜,就使得大量食物被倒掉,造成严重的浪费。

  可喜的是,前几年的“光盘行动”大大改变了农村的这种现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打包吃不了的食物,同桌的人不仅赞同,还主动帮忙。所以我认为,“光盘行动”不仅要倡导,还要有积极行动的人。这些人可以激发大家的“光盘”意识,互相感染,形成氛围,从而改变“爱面子”的心理。

  “光盘”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现在虽然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始终要记得“民以食为天”,将吃不了“兜着走”贯彻到底。

  凌 波整理

  

  节约是一种生活方式

  █ 陈希国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 退休公务员

  “光盘行动”理应是一种大众自发认识到节约粮食重要,并倡导节约粮食资源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不再像从前那样食物短缺,于是浪费食物的现象就越来越多。很多人好面子,讲排场,在餐馆不惜花钱点许多吃不了的饭菜,认为自己赚到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剩饭想怎么倒就怎么倒,根本没有意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珍惜粮食是咱们中华民族一大传统美德。我和老伴都是从困难时期过来的人,对浪费粮食现象非常看不惯。

  我老伴儿一辈子从事家务,非常节俭,从不扔柴倒米。每天做饭做菜基本可丁可卯,不多不少。即使稍微多一点儿,她也本着“宁可撑坏人,也别占个盆”的原则,让我们鼓鼓肚尽量吃掉。有一次,老伴儿做饭时停电,饭夹生了,根本不能吃。我们都说要倒掉,可老伴儿不让扔,下一顿饭熬成了粥。不仅如此,就连用水她也看得很紧。我和儿子开着水龙头洗头,她说常流水太浪费了,让我们接到盆里洗,用完的水还能冲马桶。她说,浪费水就是浪费钱。“粮是一粒一粒到石,钱是一分一分到万”。凡事都应精打细算,该用则用,该省则省。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活是长远的。每个人都有节约资源、节约粮食的义务。我们不能为了当前生活的舒适去浪费粮食。要知道,谁也无法预测自然灾害会在什么时候发生。我们要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日常生活中,能吃多少就做多少、点多少,吃不完的能打包就打包,不要因为面子就倒进垃圾桶。

  提倡“光盘行动”本身就证明现在的浪费已经很严重,所以每个人务必节制自己的浪费行为,为自己、为后人、为国家、为世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要知道我们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活,更是为了后代而活。

七嘴八舌话“光盘”
责编:任 涛 邮箱:people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