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方式便利着生活,也改变着个人参与绿化的方式。如今,无论是通过支付平台减少碳排放,还是在购物平台上为绿化项目贡献一笔资金,个人对于低碳环保的贡献和付出已渐渐成为一种风尚。
① 低碳在指尖
“扫一扫”,“哔”……这样的场景对于每天大量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而言,再熟悉不过。每一次的扫码、移动支付,带来的不只有便利,更避免了因消耗缴费单据而增加碳排放量。而当涉及到缴纳水电煤气等费用时,用户往返营业网点的交通碳排放也因为在支付平台上“动动手”而“无影无踪”。这样的“节能减排”,也被支付平台的运营商所发现并重视。
由阿里巴巴集团开发、目前以蚂蚁金服为其母公司的“支付宝”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打开“支付宝”页面,点击“更多”,在“教育公益”栏里有一项“蚂蚁森林”,这就是蚂蚁金服方面为每个支付宝用户开发的“碳账户”。
“碳账户”,顾名思义,度量的是人们一些日常活动的碳减排量。用户在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所减少的相应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支付宝内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用户的“树”,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
根据蚂蚁金服方面的定位描述,这一在2016年8月27日全面上线的功能,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低碳生活衡量、交易、共享平台,不仅可以让人记录低碳绿色足迹,也可以形成碳资产的交易账户,未来条件成熟,可能实现碳资产买卖、投资”。这一账户的独特之处,在于让人们更清晰地感知到低碳行为的对价效应,用户持续不断地使用支付平台,就相当于持续不断地“节能减排”。在计算方法上,蚂蚁金服通过和北京环境交易所合作,开发了计算相应减排量的方法学。根据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的说法,“互联网+绿色金融,可以激发每个人的能量。”
在蚂蚁金服官方网站上,多幅由蚂蚁金服配合其合作伙伴阿拉善 SEE 基金会“一亿棵梭梭”项目的活动照,显示着用户们所节省下来的“碳排放”数据所养的“树”由“虚拟”走向“现实”。
在今年3月份的一场蚂蚁森林用户体验活动中,当时刚刚由“蚂蚁森林”所栽种的梭梭林,由于树龄尚在一年内,还在等待着长出绿色。不过根据“蚂蚁金服”方面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4月底,蚂蚁森林用户超过2.2亿,已累计种成梭梭树845万棵。
② 网购能种树
大多数人对网购同样不陌生。从小物件到大装备,鼠标轻轻一点,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商品尽入囊中。现在,同样还是鼠标轻轻一点,个人就可以参与绿化活动。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后石门村云居寺附近的联慧集体农庄,曾经是一片由于过度砍伐耕作放牧致使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的荒山荒坡。2004年,当地建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环境教育基地”、“北京娱乐信报读者林”。最近几年,它的另一个身份是淘宝网上“绿色助学公益植树活动”店铺的线下种植地点。
在淘宝网的店铺里,可以看到种类繁多的树木:有绿化种植的松柏,也有用于认养果实的各类果树。顾客通过支付一定的金额,既可以种植绿化树木,也可以年度为单位在采摘期内“认领”该年度的果树果实。参与活动的单位及个人可以获得植树荣誉证书,参与名录也以年度为单位在网站上公布。
值得一提的是,这片果树的部分收益还用于捐献给周边小学的贫困学生进行助学。根据该活动网站的资料显示,经过多年的积累,此活动累计收集到捐款十余万元,园区内的树木数量也从当初的400多棵到如今的5万余棵。
该活动的执行人李红对笔者表示,“早几年大多数接待的是单位团体,报名后乘车前来。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个人报名可以省去来往交通的不便,线上交易完成之后,我们直接将种植证书邮寄过去,这就很方便了。”
在网站上公布的个人捐款名录里,个人捐款近几年保持着六七十人左右的参与规模,交易数额也在六七千元左右。虽然相比于团体捐献在规模上依旧有差距,但李红对个人在互联网上的绿色参与寄予厚望,“随着年份的长大,果树的养育成本也在增加。捐赠人在网上参与,是在帮助我们分担养护成本,自己还收获着这一年的果树果实。看着这满山绿意,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