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爱学院在伦敦北部,与其他华人学校不同的是,这所学院虽然也教中文、教中餐烹饪,但他们多年来还一直执著于寻找英国华人的遗产。学院院长李中文说,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华人不同,英国华人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对英国华人历史的系统研究,她希望能通过这些项目“创造我们的历史”。
英国华人的遗产
从17世纪随着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抵达英国至今,华人从港口向英国四面八方进发,逐渐开枝散叶,到如今,几乎每一个英国小镇都有华人的身影。中餐外卖、中医馆和春节庆祝可能仍旧是英国社会对华人社区最深刻的认识。然而,华人对英国的贡献绝不仅仅是这些。
2009年开始,明爱学院开始华人职业传承史的调研。2012年,站在此前项目的基础上,明爱学院从英国“文化遗产奖券基金”中获得了一笔30万英镑的资助,组建了一个包括上百位志愿者在内的团队,开始了探索英国华人职业发展史的进程。团队中有华人,也有喜爱中国文化的西方人,其中包括不少在明爱学院学中文的学生。
3年时间里,团队发挥各自的联络渠道,走访英国各地博物馆和档案馆,采访到来自餐饮、医药、洗衣、社区、教育、媒体、法律、军事、艺术、政治等18个行业的近百位华人,建立起华人在英国职业发展的完整轨迹。
李中文说,研究的过程很顺利,团队获得了华人社区和受访者的极大支持。但也有困难。最大的困难是整理访谈录音。早期受访者不会讲英文,必须用中文来采访,而采访完的资料还要转译成英文,再整理出来,这个过程很费时。特别是,有些广东话还没有办法写下来。
她说:“我个人很高兴的是,可以为英国的华人做一点历史的遗产。当我们在记录故事的时候,我们也在创造历史。”
华人社区的变迁
根据“英国华人职业传承史”的研究,一百多年来,英国华人的职业从最初以航海业、洗衣业、餐饮业为主的体力劳动,发展出后来的各种新职业,包括律师、媒体、政治、体育、艺术等行业,一部职业发展史体现了整个英国华人社区的变迁史。
李中文说:“从我们的研究可以看到,大概从1960年代开始,很多华人中心就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出现,这是因为当时英国政府没有办法跟这些少数族裔联系,没有办法跟他们沟通,所以只好拨出资金,帮他们解决服务问题。其实,除了政府的资助少了之外,这些少数族裔也已经融入主流社会,所以他们的需要也越来越少。”
这样的变迁在她看来是自然的。华人社区中心的成立,最初是因为华人的需要,他们需要支持,需要一个地方去支援他们的生活。如果华人社区慢慢消失,可能代表华人已经慢慢融入整个社会,这对华人来讲是一个好事。但对社区中心来说,他们的角色就必须改变。
下项计划的开始
从华人职业史项目延伸出来,明爱学院已经开始下一项遗产研究计划,研究一个多世纪以来英国军队里的华人。这项历史可以追溯到义和团运动时期,英军曾雇佣华人来打击义和团。而相较于近年来英国华人社区中比较关注的一战华工,李中文表示,她打算不只局限于一战,她希望这个项目能够体现华人的所有贡献。
她特别指出,在近百位华人职业史的受访者中,有一两位受访者已经去世。这更加凸显出抢救历史的重要性,她说:“真的不要等,要马上做。这是我们一个很深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