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印尼华裔青少年游学营在北京开营,来自印尼的40名学员在未来数天内将参加汉语课程、中国武术、绘画、书法等学习活动。6月18日,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附近的福内布中文学校迎来一周年庆,学生和家长共同出席了热闹的庆典活动。这些屡见报端的消息,正反映了近年来世界各地华裔青少年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热烈氛围。
生机勃勃
据悉,挪威的福内布中文学校是一所非赢利性的周末学校。近年来,由于当地的华侨华人家庭不断增多,他们的孩子对学习中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也在增加。一年多以前,几个热心家长就自发创办了该校。从无到有,学生从少到多,该校目前已有3个班级共33名学生,预计今年秋天还将增加20人左右。这所周末学校的成长,正是海外中文学校发展的缩影。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鞠玉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从我们的调查和研究中可以看到,周末中文学校遍及世界各地,毫不夸张地说,凡是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就一定有周末中文学校,可谓是遍地开花。”
如果说周末中文学校是开在各地华人社区里的花朵,那么像旧金山南侨学校这类历史悠久的侨校则是生根在华埠的大树,他们挑起了教育华人子女、传承中华文化的大梁。“我们学校建校已经有97年历史,目前在校学生超过1300名,从周一到周日,开设的课程涵盖中文、书法、武术、珠算等,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正在为暑期班忙碌的旧金山南侨学校校长谭粼在采访中这样介绍。近百年来,南侨学校严守“诚朴勤爱”的校训,坚持把传承中华文化的理念贯穿在教学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爱国情怀的华裔后代。
国内各地每年举办的“寻根之旅”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是我国侨务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17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相约魅力柳州营,6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文庙举行开营仪式。来自美国的54名华裔青少年将在广西开展为期两周的中华文化之旅。类似的活动营在福建、北京、广东、湖北等地都在开展。据国侨办公布的数据,每年通过“寻根之旅”来到中国的华裔青少年数量超过1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涨。
内外并举
家庭教育是海外华人后代感知故乡的纽带,而重视文化之根的传承则是华人家庭的一大特征。曾在日本长大,目前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杜秀青在采访时回忆起小时候的经历:“那时我家附近没有华文学校,我只能就近在日本当地的小学念书。学校的环境让我很难接触到中国文化,但是我父母特别重视文化传承,我在家被要求说中文。他们订购中文报刊,让我认真阅读,还鼓励我积极投稿。”
在菲律宾,不只是众多的华校承担了华文教育的责任,各地的华人社团也不放过任何传承民族文化的手段和机会。菲律宾华教中心主席黄端铭说:“长期以来,华社都十分重视这一‘留根’工程,锲而不舍地推动民族文化、民族语言的传承。”在学校放假的时候,华人社团会组织众多前往祖籍国的冬夏令营活动。他介绍道:“华教中心组织各类活动营已有27年历史,现在已成相当规模,每年有近千名华裔青少年回中国参加学习和探访活动,影响很大。”
“寻根之旅”是国家和地方侨务工作将华裔青少年“引进来”的成功做法,而另一个成功举措则表现在“走出去”上。据了解,在国侨办的支持下,每年都会有一批专业的师资力量被派往国外,支援当地侨校建设,多年来取得很好的效果。谭粼说:“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去中国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国内派过来的这些‘专家’,能够传授‘原汁原味’的中国功夫、民族舞蹈、书法、国画等课程,尤其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显著提升,“汉语热”、“中国热”等词屡见不鲜。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再单纯地是“把根留住”的需要,更是当代国际化的需要,具有中华文化品质的海外华人也因此受益良多。在旧金山,谭粼发现来自中国的游客越来越多,与中国有商贸往来的公司与日俱增,当地许多工作岗位涉及到与中国人接触,所以在招聘的时候会优先考虑懂中文的华裔青年。正因如此,她的许多学生常常庆幸自己有过在华校学习的经历。
道阻且长
海内外各方的努力,为华裔青少年传承中华文化提供了条件。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传承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已经不成问题。
鞠玉华说:“以侨校为例,多年来在各方的努力下,侨校的办学规模和质量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海外华人数量规模增长很快,分布地域也更加广泛,这给侨校办学带来机遇,同时也添加了不少压力。主要体现在教材、教师资源、教室空间、办学经费等方面。单一的教材难以因地制宜满足各地区需要;部分地区专业教师资源缺乏;很多地区的办学经费依靠自筹,办学的稳定性较差。”
新生代华裔出生在海外,对祖籍国的感情相对于第一代华人来说会越来越淡薄,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相对较浅,尤其成长在其他强势文化氛围中,传承中华文化的难度也就更大。
“由于缺乏中文环境,阅读中文书籍、学习中华文化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困难。再加上父母工作较忙,在督促和引导孩子方面很难周全,所以,一些华人家庭的传统文化教育就被搁置了。”杜秀青如是说。
而对于那些到中国参加冬夏令营的华裔青少年而言,也有报道分析,短短十几天的活动安排也只能接触到中华文化的一边一角,想要广泛而深刻地了解中华文化恐怕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虽然海外华人后裔的文化传承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对那些懂中文或者了解中华文化的新华侨非常有信心。他们在语言和文化理解方面与当地主体人群并无差异,能轻松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同时他们又懂中文,将来在世界各国与中国的交往中,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这对中国和世界都是有益的。”鞠玉华满怀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