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6月23日 星期五

32年前,农民何刚把文物捐给国家

今天,故宫为他举行追思会

本报记者 郑 娜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6月23日   第 02 版)

  六月二十二日,故宫在延春阁展示何刚捐赠的元代文物。图为银鎏金錾刻双凤穿花纹玉壶春瓶。

  32年前,他拒绝高额经济利益诱惑,把挖到的19件珍贵文物交给国家(后来由故宫博物院收藏)。这是1985年,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固墙镇固墙村村民何刚做出的选择。今年5月30日,何刚在济南高铁施工工地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得知这个消息后,故宫博物院决定于6月22日为他举行一场追思会。

  

  捐赠“聚宝缸”

  名留“景仁榜”

  1985年的一天,何刚准备在家中支一个石磨,他拿起铁锹挖了几下,忽然感觉碰到了很硬的东西,挖出一看,原来是一个大缸,里面藏着19件“宝贝”。

  消息传出,文物贩子拎着一麻袋钱来找他,要买下这些东西,还说“要多少钱给多少钱”。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何刚没有同意。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他意识到这批东西可能是文物,应该交给国家。最终,他找到村支书等人,一道将东西捐给了故宫博物院。

  经过专家鉴定,何刚挖出的这些“宝贝”是十分罕见的元代窖藏银器。这批银器共19件。1986年2月,何刚又将存放银器的缸一并捐赠给故宫。

  当时接受捐赠的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原处长梁金生告诉记者,故宫收藏的元代遗存银器并不多,何刚捐献的文物填补了此类藏品的空白。何刚的名字也被列入故宫专门为捐献者设立的“景仁榜”。

  捐者有爱心

  受者有情义

  在梁金生的印象中,何刚是一位忠厚、朴实的农民:“给故宫捐献文物的人很多,不过作为农民来捐献文物的,何刚是第一个。”

  多年来,故宫从未忘记过这位农民兄弟。每当何刚在生活上遇到不如意和难关,故宫都及时伸出了援手。何刚之子何俊清特别表达了对故宫的感谢:“是故宫的工作人员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份感情,父亲生前一直铭记于心、念念不忘。”何俊清还表示,父亲常说,捐赠文物行动是自己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家里再穷,也从未为当年的捐赠行为而后悔。

  这件事在网上也引发热议。许多网友向何刚的高尚情操、故宫的人文关怀致敬。有网友说:“这位中国最朴实的农民懂得文物的价值,这样的善举应该永远被记住,他的行动打败了拜金主义的浮躁世风。”有网友表示:“故宫博物院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温情,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捐者有爱有心,受者有情有义。何刚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故宫为文物单位做出了榜样。”

中国进一步压减生产许可
第六次中老两党理论研讨会举行
首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华盛顿举行
中柬合作查获走私可卡因1.1吨
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
今天,故宫为他举行追思会
“科学家专列”抵拉萨
责编:任 涛 彭训文 邮箱:diery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