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6月20日 星期二

“医疗+智能”成果斐然

让看病更有智慧

本报记者 彭训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6月20日   第 09 版)

  一名老年患者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的诊室外使用市民卡挂号。
  新华社记者 黄 筱摄

  当病人走进医院,他的体检报告和各类检查结果自动出现在医生的电脑上;通过计算机提供的各种病例、治疗数据,医生可以为病人制定最合适的手术方案……这样的情景就是智慧医疗带来的改变。在6月15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上,海内外很多企业带来了智慧医疗的最新成果。

  

  “听诊器”和“资料库”

  在手机上装上一款智能程序,利用内置电话传感器、应用程序、可穿戴设备等,全天候收集健康信息,然后将数据进行分析,帮助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不仅如此,它还能提供治疗中心联系点,为患者打造个性化治疗计划。

  来自以色列的Eco Fusion公司就带来了这样一个程序。本届软交会上,很多项目将人工智能和医疗联系起来,为观众展示出更加智能化的就医和保健体验。

  如何利用好全国甚至全球大型医疗机构的大数据资源,是很多科技企业的研究重点。大连元合科技有限公司在会上展示了一款健康医疗信息解决方案,将医院的相关医疗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为医院、医生提供数据分析和合理医疗方案。

  专家表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医生的“听诊器”和“资料库”。医院影像剖析尖端企业已经可以辨认、检测、分析眼部、皮肤、脑部、心血管到肺部、骨骼、乳腺等区域,为医生供给临床决议支持。

  未来会代替一部分医生

  “医疗+智能技术”,近年来为医生医治各种疑难病症提供可能。来自国内一家智慧医疗企业的数据显示,从前手术根治率只有5%的肝门部肿瘤,借助智能化医疗方案和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达到70%的根治可能性。

  促成这种转变的,正是利用与全国甚至全球大型医疗机构协作而积聚起来的大数据资源,它们为医生提供了更全面的诊疗和手术计划支持,有效提高了诊断效率和手术成功率。

  而机器人医生的出现,更可能成为搅动医疗行业变革的催化剂。美国IBM公司早在2007年就着手研发了一台名叫沃森的超级计算机。沃森储存了200多部肿瘤专业领域的教科书,超过300种医学期刊以及1500多万页肿瘤文献的关键信息和临床试验中的60多万条医疗证据,通过自动搜索海量的病历和医学图书、论文数据库,它能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经过4年多的培训,目前,美国多家顶尖肿瘤医院已经“雇佣”了沃森。今年2月4日世界癌症日时,沃森2小时内为21名中国癌症患者义诊。现场多名知名医生对其诊断结果进行研究后认为,沃森不仅可以提供可选择的诊疗意见,还能帮助医生总体评估该方案的疗效及风险。据IBM公布,沃森的诊断成功率已经超过90%。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表示,在有明确治疗方案的常规性治疗方面,沃森所代表的机器人医生会替代某一些医生。

  为创新健康服务助力

  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要重点发展智慧医疗等新型健康服务技术。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认为,“十三五”时期的智慧医疗将呈现3个走向。一是大众健康更智慧。通过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收集用户的健康信息、病例视图等,个人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查看自己的全部健康信息。二是智慧社区更普遍。公共卫生业务和居民信息将产生更紧密的关联。三是医疗诊断更精准。通过使用新的工具、方法和知识,对特定患者的医疗将更精准,如抗癌药物等的使用会更科学。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表示,随着技术准入的放开和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以后智慧医疗的价格不会成为问题。

解决场地难 各地出妙招
“彩色跑”风靡背后
让看病更有智慧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创规划出炉
责编:刘 峣 邮箱:onionli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