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6月13日 星期二

港商情系内地抒写双赢传奇(紫荆绽放·真情二十)

陈 瑶 王 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6月13日   第 04 版)

  资料图片

  投资内地近40年的港商谭锦球近日接受采访时说,香港回归祖国20年,港商搭上了国家高速发展的列车。内地改革开放初期,港商是践行“引进来”“走出去”的先行者;回归20年之际,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倡议的各项实践中,港商的身影再次活跃于最前沿。

  

  经济关系悄然变化

  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是不少港商的投资内地的首站。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李秀恒,就是其中一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内地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开放的时候,而香港工业腾飞势头正猛,工人严重短缺,工业用地供不应求。看到内地的土地资源和人力成本优势,李秀恒将几条劳动密集型生产线,逐渐从香港转移到深圳。从1987年在深圳坪山投资建厂,如今,打工起家的李秀恒发展成为身家百亿的香港“钟表大王”,生意横跨运输、金融、地产等多个产业。

  维多利亚港潮起潮落,深圳河的另一边也时易世变。30年间,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李秀恒看来,30年前,香港人投资内地还需教内地人如何做生意,帮内地引技术、做出口;回归之后,内地逐渐跟上香港的步伐,有竞争有合作;而近几年,香港更多时候要配合国家所需,内地市场需要什么,香港企业就提供什么。

  “内地的经济体量越来越大,两地经济关系变化是国家强大的必然结果。”李秀恒说,虽然经济关系反转,但对香港而言,机遇不减反增。一方面,香港继续作为内地联系国际市场的桥梁,引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另一方面,香港在内地的快速发展中获取不竭动力。“总理都在讲‘国家所需 香港所长’,香港拥有的金融、航运、物流、专业服务等优势独一无二,应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切勿让机会白白流走。”

  “朋友圈”逐步扩大

  自1985年起,内地就一直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截至2016年底,内地已审批的外来投资项目中,44.7%与香港有关。来自香港的实际使用金额累计达9137亿美元,占全国总额51.8%。香港也是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地点:截至2015年,内地在港的直接投资累计达6569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9.8%。

  香港回归后,随着两地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贸易额随之激增。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下,香港的舞台变得更为广阔,正可将贸易“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港商杨孙西说:“我看这20年的发展,香港的朋友圈扩大了,香港的文化回归加速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增强了。香港和内地的贸易版图,已沿着‘一带一路’从国内来到海外。”

  扩大朋友圈不是只靠投资,还要靠文化。杨孙西说,对外投资不单是注入资金,更要将中华文化“带出去”。在刚刚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是一项重要内容,也为港商的未来投资提供新思路。从茶马古道到南海之滨,从敦煌大漠到云贵之巅,香港也从中华文化汪洋中汲取力量,踏浪而行。

  家国情怀总是诗

  香港对国家的情义,不仅可从投资内地的历程中窥见。20年间,捐资助款、贡献家乡的故事比比皆是,令人动容。

  祖籍广西的港商谭锦球,上世纪80年代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钦州,先后投资10多亿元建仓储、通码头,更在上世纪90年代创立香港广西联谊会(后扩展为“香港广西社团总会”),聚集起数十万关心家乡发展的香港人士。至今,广西社团总会先后为家乡投资数十亿元(港币,下同),捐资助学逾千万;而包括广西社团总会在内,香港大大小小的内地同乡会、工商联会,20年来都在不遗余力地为家乡添砖加瓦。

  据统计,2015年有56名香港慈善家向内地捐赠逾百万元,其中23位向家乡或祖籍所在地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提供帮助,另外9位针对西部贫困地区或国家级贫困县进行资助。而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8年间,从个人到政府,香港各界共捐资100亿港元帮四川同胞重建家乡。

  “说到底,港商也是一个普通的香港市民,一个中国人。”谭锦球说,他们这一代人凭借着香港的优势,受惠于国家的发展,所以更应时刻不忘以己之力回馈祖国,“中国人该做的,我都会做。”

  许多著名爱国港商在内地留下了慈善美名。前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知名实业家霍英东为善乐施,一生捐款逾150亿港元,不仅捐资助学、山区扶贫,更全力投资家乡,令珠江口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内地的经济重镇;信奉“知识改变命运”的“超人”李嘉诚,创办李嘉诚基金会,公益项目遍及全国30多个省区市,坚持“为自己、国家与全人类社会建造共同的尊严和福祉”;蒙民伟、邵逸夫、李兆基,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几乎镌刻在全国每个大中城市的校园建筑上。

  从边陲小镇的一段路、一座桥,到大学校园的一间实验室、一栋图书馆,从华东水灾、汶川重建等救灾捐赠,到“健康快车”、“亮睛工程”等医疗行动,港商用赤诚与热爱,书写出穿荆度棘、同苦共甘的传奇。

蔡英文的“罩门”(看台絮语)
港商情系内地抒写双赢传奇(紫荆绽放·真情二十)
考察团感受澳门
台湾大声向海洋垃圾说不
台各界举行促进和平统一大会
香港浸大发明手机侦测新系统
责编:任成琦 张 盼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