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5月25日 星期四

遇见《知音号》

赖 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5月25日   第 07 版)

  演员在《知音号》中表演

  江风习习,人流如织。码头上,黄包车叮当作响,报童高声叫卖,亲友珍重道别。不远处,一艘江轮准备起航。这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汉口港。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开埠通商后,这里俨然已是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四方商贾云集,在这座因水而兴的武汉城里,上演着人间百态。

  由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与知名导演樊跃团队联袂打造的文化大剧《知音号》,正是复原了这一场景。该剧以上世纪初武汉民生公司的“江华轮”为原型,打造出一艘复古游轮,并复建一座汉口老码头,所有演出在行驶于长江的“知音号”上完成。

  2000多年前,发生在武汉地区的伯牙子期故事,让世人感叹知音难觅。导演樊跃抓住人们渴望知音的情感共鸣,依托长江文化打造了《知音号》。在拿到船票的那一刻,观众已化身船客,既是观者又是剧中人,与船上108位演员一起,开启一段时空交错的相遇之旅。整艘江轮都是演出空间,分为客舱、酒吧、舞厅等多个区域。这里没有传统舞台,也没有传统观众席。船在动,剧场在漂移。精心编制的十几个源于武汉的“故事”,是供船客们相遇的时空场域。这里,有码头大佬秋水、汉剧名伶小玉兰、盲人实业家许世康……踏进不同的船舱,就会遇见不同的故事。若想了解下一个故事,需要自己移步换景。在船上,或给朋友寄张明信片,或换上客舱内准备的长衫,或跟剧中人对上两句台词,或与演员在舞池共舞,恍如身在其中。

  “观众自己的故事与设定的故事相遇。这一刻,观众就是主角,观众的体验就是再创作。观演本身就是主题。”樊跃说,情感共鸣让“知音号”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观众自发穿着怀旧衣服而来;老人带着儿孙上船,讲述自己抗战乘船逃难的往事。可见,大众才是最好的编剧,他们的故事也是《知音号》的故事。

  《知音号》被称为“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在樊跃看来,他希望是线下剧场的漂移式体验和线上社交网络的漂移式传播,来共同定义“漂移式多维体验剧”这一全新的展演理念。观众可以随意拍照、摄像,甚至直播,从而引发关注,形成自主传播。

  当踏上4层甲板,眼前切换到灯火通明的江景,不免有穿越之感。融入影像、戏剧、体验的这段旅程,在长江上缓缓浮动摇曳,浸润着城市的昨天、今天、明天,慢慢氤氲出城市的肌理。

中国电影特效此处应有掌声(墙内看花)
走,到故宫里建房子
听, 维吾尔族民歌(丝路音乐)
遇见《知音号》
“真爱无碍,梦圆名苑”助残公益活动举办
无锡洛社打造太极特色镇
北京大学生舞蹈节开幕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