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5月24日 星期三

穿越百年的中马教育回响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办学故事

吴 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5月24日   第 11 版)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中国第一所在海外全资设立的、具有独立校园的分校,是促进中马人文交流的平台、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节点。日前,笔者走访厦门大学,倾听该校马来西亚分校办学的故事。

  “厦门大学是我心仪已久的中国名校,我在马来西亚分校既不需要离开家乡,又能进入这所大学读书,非常开心。”王绥昌这样描述他就读的感受。

  截至今年4月底,马来西亚分校在校生已经超过1900人。据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介绍,预计三到四年时间,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学生规模会达到5000人,最终学生规模将超过1万人。为了适应“一带一路”的需求,未来学校将招收更多的国际学生,招生比例将按照“三三制”分配,即马来西亚本地生源、中国国内生源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国际生源各占三分之一。

  目前,马来西亚分校的校园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第一期工程的13栋大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根据规划,建成后的学校将占地150亩,总投资将达约20亿元人民币。

  马来西亚分校首期设立了包括信息科学与技术、海洋与环境、经济与管理、中国语言与文化、医学等共5个学院,涵盖13个细分学科。其中,中国—东盟海洋学院依托厦门大学本部学科优势创建,由外交部提议并命名,是首批启动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支持的建设项目之一。目标是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培养输送高层次海洋人才。目前,本部海洋与地球学院拥有一艘3000吨级的全球顶级综合科考船——嘉庚号,预计将在今年首航马来西亚,进行东南亚海域的科研考察。作为我国海洋学科走出国门的第一次探索,中国—东盟海洋学院将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做出突出贡献。

  据马来西亚分校教务部副主任张颖介绍,马来西亚分校实行分校校长负责制,由分校校长王瑞芳主管日常事务。在办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甚至是“风险”。据朱崇实介绍,这些“风险”主要来自几方面。首先是政治制度,两国法律法规的不同让他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其次,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调整策略。马来西亚是一个多种族、多元文化的穆斯林国家。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考虑宗教因素。除此之外,还有教师、学生之间语言交流障碍问题及资金流动等风险。

  张颖说,由于马来西亚高教部对课程设置的审批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课程报批流程常常要花费1年到1年半的时间。“我们还要根据马来西亚高教部的要求对个别专业进行调整。比如国内的会计专业需要4年完成,而马来西亚只需要3年。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保留了本校所有的主课,这使得我们的课程难度比其他大学要高不少。”此外,张颖还指出,分校的科研开展主要依靠本部的资金支持,但教育部规定,所有项目经费只能在国内使用,这让他们也面临着不小的专项经费审批困难。

  厦大与马来西亚渊源深厚。1919年7月13日,厦门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在厦门浮屿陈氏宗祠发起人会议上慷慨陈词:“今日国势危如垒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这一天,他认捐100万元洋银作为厦大的筹办费用。1921年,厦门大学诞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同年,来自马来西亚的林文庆先生出任厦门大学校长,长达16年之久。

  1956年,厦门大学设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海外函授学院,为海外华人华侨包括马来西亚华裔提供远程教育。2003年,厦门大学与马来西亚大学结成姐妹校。

  2011年3月,马来西亚高教部副部长何国忠在与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会晤时提出,希望有一所中国大学到马来西亚办分校。经过教育部的研究和考量,最终选定厦门大学承担此重任。2013年2月,厦门大学与马来西亚新阳光集团签署关于共同建设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合作协议书。建立马来西亚分校的消息得到了马来西亚当地人和华侨华人社团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捐助。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慨然捐款2亿元人民币用于图书馆大楼的建设。

  朱崇实说:“厦门大学是由马来西亚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近100年后,厦大回到马来西亚创办分校,这是历史的回馈。”他表示,马来西亚分校将秉承陈嘉庚先生崇尚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专注教育,心无旁骛。

不在于“专业”而是要专业
民办教育:海阔天空 千帆竞渡
科普动起来 家庭比创新
穿越百年的中马教育回响
《中国的南极事业》报告发布
责编:张保淑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