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5月23日 星期二

神农架顶塘鼓:鼓响不怕山路远(手艺 )

王锦强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5月23日   第 07 版)

  顶塘鼓表演

  神农架长期处于原始封闭的生态,人们深受传统观念、信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形成并保存了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汉民族创世史诗《黑暗传》,炎帝神农搭架采药的传说,野人的传说等成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神农架“三锣鼓”:阳锣鼓、夜锣鼓和花锣鼓,当地人简称为“三打三唱”。“三锣鼓”在神农架各乡镇、村社受到普遍欢迎。出现了不少民间艺术村和特色民俗文化村寨。

  位于新华镇北端龙口河畔的龙潭村,茫茫林海,山大人稀。74岁的吴开学是神农架的民歌王,也是顶塘鼓省级传承人。吴开学13岁开始跟着爷爷、叔叔学习“三打三唱”和顶塘鼓制作,50多年来,潜心学艺,表演和制作技艺日益精进娴熟,成为远近闻名的锣鼓匠。

  吴开学制作顶塘鼓颇有心得,并且有自己的一整套方法和秘诀。制作顶塘鼓的主要材料来源于神农架林区的合欢树木材和山里的3年以上的陈年土黄牛皮,经过严格选材、锯段、凿槽、浸泡、熟皮、软化、定型、打磨、蒙皮等,精制而成。每个环节、每项工艺都十分细致,严丝合缝,并且对温湿度、软硬度、坚韧度、宽厚度、明亮度、疏密度有特殊要求。例如,软化处理熟皮需要在碱水里浸泡3—6个小时,皮面与木料连接处要用金竹棍钉合,中空部分使用弹簧保障弹性,成型鼓至少要绷3个月以上。一张1.5米的黄牛皮最多做三面鼓。吴开学利用农闲时节,每年制作100多套鼓,并且声名远播。十里八乡都来买他的鼓。

  鼓响不怕山路远。在隐秘的大山深处,一种旷世的震撼声音在不断回响,那是神农架人激情的唱响和生命的礼赞。

美不是生活的装饰(美在生活)
陶器串起的文明史(文明密码)
神农架顶塘鼓:鼓响不怕山路远(手艺 )
农民画中的时代新风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