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伊朗伊斯兰通讯社报道,伊朗第12届总统选举于5月19日举行投票。由于竞选两派外交路线分歧巨大,此次总统换届不仅预示着伊朗未来的政治走向,还将对美伊关系及地方局势产生重要影响。
强硬势力卷土重来
伊朗内政部此前宣称,包括现任总统哈桑·鲁哈尼在内的6名总统候选人通过宪法监护委员会的资格审查。随着5月中旬两位“陪跑候选人”的相继退出,19日大选的4名候选人分别是现总统哈桑·鲁哈尼、前副总统穆萨塔法·哈希米·塔巴、前副司法部长易卜拉欣·莱希和前文化部长穆萨塔法·米尔萨利姆。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分析,鲁哈尼最大的对手是与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关系密切的莱希。此人曾长期在伊朗司法系统任职,他对国内贫富差距的批评也得到了底层劳工群体的共鸣。相较而言,鲁哈尼则更受年轻人和城市中产阶级的支持。
虽然伊朗强硬派指责伊核协议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外来投资和经济回报,但英国《卫报》日前称,各总统候选人均表示当选后将继续遵守核协议,只是执行时强硬程度不同。“鲁哈尼主张维持和西方关系改善的大局,但莱希更强调伊朗的利益、主权和尊严,这是二者外交政策上的最大区别。”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总统连任优势明显
外界普遍认为,此次竞选连任,鲁哈尼具备不少优势。
鲁哈尼2013年接替前总统内贾德上任后,不仅实现了与奥巴马总统的会面,还成功地在2015年7月与国际社会达成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解除了大部分此前所受的制裁。去年伊朗议会选举以改革派和温和保守派联盟获胜告终,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伊朗民众渴望政治稳定的心声。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指出,伊朗目前的任务应该是守住以往取得的胜利成果。“过去4年,尽管油价下跌,但伊朗国内通货膨胀的速度开始减缓,油品和食品供应都比以前好得多。伊朗在地区事务中逐渐把握主动权,不仅与俄罗斯交好,其所支持的阿萨德政权也取得节节胜利。这一切都是鲁哈尼竞选的有利资本。”
战略重心向东转移
就在伊朗大选的同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赴沙特阿拉伯开始其第一次外事访问,这被伊朗新闻电视台称为“反伊之旅”。
特朗普上台后始终对伊朗持敌对态度,不仅追加制裁,还同沙特和以色列构建中东联盟体系。但在孙德刚看来,无论哪派上台,美伊关系改善的势头都将维持。“现在伊朗国内经济尚未完全复苏,在战略上仍需要跟美国保持良好的沟通。此外,伊朗目前急于和沙特争夺地方领导权,而特朗普政府的首要打击目标是‘伊斯兰国’。因此在军事上,双方都会保持一定的克制。”据《耶路撒冷邮报》报道,美国于17日宣布维持伊核协议,这可能也预示着美伊关系的缓和。
分析认为,面对来自西部的军事压力和复杂的中东局势,伊朗很可能将战略重心向东转移。孙德刚表示,伊朗在经济上可能会同印度、日本、韩国保持一定的经贸合作,包括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在政治上可能会进一步提出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以东部力量同西部的沙特、以色列和美国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