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5月18日 星期四

海外探亲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5月18日   第 12 版)

  张珠凤

  温 迪

  美国

  █ 叶淳安  退休电力职工

  外孙的毕业典礼

  4年光阴如梭,外孙今年毕业了。为了参加他的大学毕业典礼,我和老伴跟着女儿女婿,横跨半个地球来到美国。

  刚出机场不禁打了一个冷颤,5月初的上海气温已达20多摄氏度了,可密歇根还是寒风凛冽。

  “外公,我在这里……”一听到远处熟悉的叫声,便知是外孙来了。只见他上身穿着绿色的连帽校服,下身一条黑色运动短裤。“孩子你不冷吗?快快先拿外公的裤子穿一下……”老伴见到外孙就紧张地喊出了声。“外婆,我们都这么穿,您看还有人穿短袖呢!”“是不是吃奶酪的都不怕冷啊?”我们边说边笑着走到了停车场。“爸爸妈妈,外公外婆,您们一路辛苦啦!我先带您们去吃东西,让您们早点儿休息吧。”外孙体贴地说道。

  “还是不用了吧。要不你带我们到超市买点儿菜,我给你下厨做中国菜,你好久没吃了吧?”我略带心疼地对外孙说。“外公,我们这里中国餐馆可多了,有四川菜、湘菜、火锅、粤菜,还有北京烤鸭呢!”……正讨论着,转眼我们就来到一家四川菜馆。“外公,这里的川菜可好吃了,您尝尝吧。”

  老板边把我们引入饭店边问:“几位先点什么喝的?”“可乐、啤酒、水……”我们七嘴八舌地说。很快店员就把饮料送了过来,啤酒是冰镇的,可乐和水都是加着满满一杯的冰。晕!这么冷的天怎么能这么喝呢?我们呆呆地看着手中冰冷的饮料,谁都没喝。

  外孙边喝着加满冰的可乐,边说:“怎么不喝?”“儿子,你的胃一直痛,怎么能喝这么冰的饮料?”女儿略带责怪地说。“大家都喝冰水啊,我习惯了!”外孙说道。

  外孙的毕业典礼在一个可容纳11万人的篮球场举行,据说这里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篮球队的主场。下午4点整,偌大的篮球场座无虚席,6000多名毕业生穿着绿色的学士服,整齐地坐在场内。前来祝贺观礼的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不停地拍照摄像,留住这美好的时刻。

  院长宣布毕业典礼开始,只见外孙和上万人一起大喊“Go Green, Go White!”这一幕让我们感到震撼。

  典礼结束后,我问外孙:“你们毕业典礼前要排练吗?”他一脸错愕地说:“我们一次也没排练过。唱校歌和战歌都已成为每一次看篮球赛和橄榄球赛的习惯。我来大学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当有人对你说‘Go Green’时,你要说‘Go White!’”

  

  德国

  █ 张珠凤  退休中医

  陪伴孙女过暑假

  去年夏天,为陪伴放暑假的孙女,我和老伴来到德国。儿子开车来接,孙女跑过来,递上大大的欢迎卡,纯手工制作,粉色桃心中用中文工整地写着:“亲爱的爷爷奶奶,欢迎你们来到德国。”之后便热情地拥抱我们。

  从法兰克福到斯图加特这一路,孙女不停地讲述自己学习生活的故事,她甜美的歌声让我们放松下来。第二天清晨,蓝天白云,孙女极力推荐我们去参观她的学校。步行15分钟,眼前无校门、无院墙,绿树成荫,小溪流淌,白色教室、橘色餐厅,游泳池、乒乓球馆、球场、砖红色跑道,任由孩子们免费使用。有趣的是,当下午教室温度较高时,教师会带着孩子们到树荫溪水边玩儿上一会儿。

  孙女自豪地说:“我每天骑车来上学。”这安全吗?儿媳妇忙说:“不用耽心,学校有规距:1、先学交通法;2、考核骑车技术;3、必须戴头盔;4、10岁以下由家长陪同;5、不许上主路。”我们忙点头称好。

  外出旅游是儿子早就安排好的。首选奥地利,是因为孙女的钢琴弹得不错,她要参观莫扎特的故乡。花4欧元买门票走进莫扎特纪念馆,了解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生平,参观他使用过的琴、谱和书籍。街道中音乐氛围浓厚,橱窗中有乐谱,墙上挂着小提琴及夸张的琴弦,不愧是音乐之都呀!美拉贝尔宫花园的精致,萨尔斯堡的雄伟,吉姆湖畔凌空腾飞的海鸥,都让人不由得赞美其自然、历史、文化的和谐之美。

  之后,我们去了瑞士茵特拉肯小镇,一路上穿越了19个隧道,环山而上,大有高峡出平湖之感。树深绿,草浅绿,天蓝绿,水碧绿,风景真美。观看莱茵瀑布时,只见波涛喷吐,水雾迷蒙,轰鸣欢叫,水天一色。孙女眼尖:“快看!”顺着她的手指望过去,只见水波之上闪出一道七彩虹,惊人,绝美。

  探亲一个月,我们领略了欧洲自然人文的风貌,更收获了儿孙的满满孝心。晚年的养怡之福,就在这里。

  

  澳大利亚

  █ 范立新  公务员

  女儿渐渐长大了

  女儿的名字叫范艾迪,当初起这个略带洋气的名字的时候好像就与远渡重洋有那么一点关系。还没参加高考,女儿就拖着个行李箱,在机场头也没回地去了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读预科,然后顺利读大学。     

  转眼间4年过去,女儿在那里读书、生活,每周打工10个小时,然后顺利毕业了。毕业的第二年春天,我和孩子妈才第一次踏上澳大利亚探亲之旅。

  尽管平时我们经常通话聊天,但女儿在布里斯班机场接到我们的那一刻还是颇有感触,毕竟这里是女儿待了4年的地方,她已经习惯并渐渐喜欢上了这里,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将来我们可能真的要经常来澳大利亚探亲了。

  女儿开车一路上给我们介绍这里的风光、饮食、商铺、道路、住宅……对于第一次出国的我们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女儿说,这里节假日期间大部分人都休息,家人要在一起野餐、散步、钓鱼……商铺基本关门,建筑工地上看不见人,要外出吃饭只能选择中餐、韩餐。仔细观察,公路上那种后面拖着一艘小游艇和房车的旅行车特别多,很多都由上了年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老奶奶驾驶。

  女儿陪我们外出就用流利的英语与当地人交流,我们感到女儿渐渐成熟了,对生活的热情、不浮躁的心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功利的善意……处处散发着那个遥远国度的气息。在澳的一周里,女儿领我们参观了她就读的昆士兰大学,去了著名的黄金海岸。周末像当地人一样去昆士兰河边的集市上买水果、品尝小吃、听露天音乐会,坐在草坪上看大人们跑步、孩子们玩耍,在海边看冲浪、游泳。在这里,人与人之间很友好,走在路上眼神相对的时候会露出自然的微笑;过路口的时候,永远是车辆减速让行人先走。

  在爸爸妈妈眼里,女儿永远是孩子,总是叮嘱她注意安全、看好随身物品,别一天总盯着手机看……

  在本科毕业后是继续读书还是参加工作这个议题上,我们和女儿产生了分歧。按照我们的意愿,孩子应该继续读研,而女儿不这么想,她觉得澳大利亚的教育与国内完全不同,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打算毕业后先工作一段时间,在工作中发现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以及自身需要弥补的地方,之后再回学校读研深造。

  就像之前计划的那样,女儿如今又回到学校开始读研,同时兼职做海外代购,生活费基本上能够自理。她说已经爱上了澳大利亚,爸爸妈妈退休后就可以经常来探亲了。但无论如何,在女儿看来,北京和布里斯班都是自己的家。

  

  美国

  █ 温  迪  中学教师

  小镇安村印象深

  我儿子今年从美国密西根大学本科毕业了,前些天我去安娜堡参加他的毕业典礼。

  儿子总是调侃自己住在安村柳树屯(Ann Arbor willowtree),“荒无人烟,鸟不拉屎。问路不用找村长,因为碰不上人。”其实,我倒是很喜欢安娜堡这个小城市。国内的很多大学都地处繁华地段,生活确实方便,但难免太喧嚣。安娜堡相对独立,离最近的底特律也要40分钟车程;而且小城依托大学而建,大学就是城,城就是大学。于学校而言够大,于城市来说太小。这种大学小城市二合一的格局,造就了安娜堡干净、安静、雅致、从容的气质。

  小地方人大多简单而热情,美国人也如此。我们把车放在北校刚要离开,一个姑娘敲车窗,说自己的停车费交多了,让我们用她的车位,不要我们付钱。在去芝加哥的火车上,一位女士指着我的围巾给了一个大大的赞美,可惜我英语太烂,半天才反应过来,否则当时就会摘下来送给她。这让我想起去年在亚利桑那童子军营地遇到的那个特别热情的先生,中文名叫戴宇博,汉语超好。我只是问了个路,结果他不但领我找到要去的地方,还告诉我附近哪个山头有信号可以打电话。因担心我人生地不熟,第二天中午,他又特意带我爬山,举着手机满山头找信号,大汗淋漓。

  每当回想起这些瞬间,我备感踏实和温暖,对儿子继续留在密西根大学读研少了一份担忧,多了一份安心。

  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儿子租了一辆厢式货车拉家具,预付租金,约定晚上10点前送还。9点40分到了租车的地方,发现工作人员都已下班,黑灯瞎火的,半个人影也没有。按照指示箭头走了十几米,才发现门上有个小洞。把车钥匙扔进洞去,我不太放心,问:“这就算还了?”儿子说:“是啊。”我说:“人家怎么知道咱们是10点前还的?11点还他们知道吗?连个监控都没有。”

  还车凭自觉,也没人检查车况,这大概跟美国比较完善的信誉记录有关系,也可能是长期诚信教育下的习惯成自然,因此很少有人钻空子。现在国内已经拉开共享经济的大幕,像共享单车这样的新鲜事物如雨后春笋纷纷兴起,这就更需要咱们每个人都能讲诚信,自觉守法,进而习惯成自然。

  

  美国

  █ 刘先生  私企老板

  10年只探一次亲

  我的朋友江先生是上海人,不但事业有成,在教子方面也颇具匠心,与众不同。

  儿子小江从小学4年级就上寄宿,高中时被送到美国上学。高中、大学、研究生,一路下来,他居然只在儿子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毕业时,才去美国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其余时间都是在学校放假时儿子从美国回来探望江先生。

  就是儿子赴美上学的10年间这唯一的一次赴美探亲,江先生也别具一格。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他,通过Air b and b 网站,在纽约找到一个公寓作为到美国后的落脚点。在参加完儿子的毕业典礼后,江先生夫妇马上启程,来了一次潇洒的美国东部自由行。 一般人家若有孩子自远方留学归来,家人大都会守着孩子嘘寒问暖,照顾有加。有一次,小江放假回国,江先生夫妇在和儿子团聚了几天后,竟然按照之前的安排,出发去了东欧旅行。

  对于这种有别常人的做法,江先生说,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生活和朋友圈。而江先生夫妇也在和儿子保持沟通的同时,过着丰富多彩的二人世界。

  江先生看似对儿子大撒把,但实际上从小对于小江的意志品质方面要求极严。他曾说,家里经济条件好的孩子,最怕没有进取心和责任心。所以,他经常和儿子聊些严肃的话题,比如社会责任、做人原则等,有意识地锻炼儿子独立判断分析问题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正是在江先生的这种教子方式下,小江十分独立,从选学校、定专业到找工作,都没有依靠家里。同时,他办事有板有眼,待人彬彬有礼,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单位,都赢得了周围人的信任和欣赏,身上也没有人们常在独生子女身上看到的自私、任性等毛病。

  现在的女孩子找男朋友,最怕碰到“妈宝”。虽然在儿子赴美10年间,江先生只去美国探亲一次,但这种和孩子保持适度距离的做法,却培养出一个性格独立、办事认真的年轻人,而非一个“妈宝”。

  

  日本

  █ 赵秀琴  媒体人

  幸子舅妈的独居生活

  今年2月去日本探亲时,我有一项硬任务,那就是去神奈川看望两年没见面的幸子舅妈。

  转眼间嘉祥舅舅已经过世7年。他去世后,幸子就退掉了之前在东京繁华地段租用的高级公寓,一个人搬到了神奈川。电话里幸子听说我要去看望她,连说几遍“太好了”,还说会在鹭沼地铁站等我。

  从东京涩谷到神奈川鹭沼站大约要坐40分钟的火车。上车前我特地买了个木盒包装的香瓜,那瓜看上去很像白兰瓜,价钱却贵得吓人——9000日元,大约合500元人民币。上次看望幸子我也买了这个,幸子说只有我去时她才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香瓜,她自己舍不得买。鹭沼是个很美很安静的地方,房价超过东京的许多地方。66岁的幸子搬到这里住,想必是要在这里安度晚年了。

  幸子果然笑容满面地在火车站迎接我。她化了淡妆,和绝大多数日本妇女一样消瘦,但精神很好。我随她一路往家走,她步履轻盈,背影像个年轻人。车站距离幸子家约一公里,沿路的小河边栽着粗壮的樱花树。幸子说樱花盛开的时候这里非常漂亮,河边会坐满赏樱的人。幸子的家是一个两居室的公寓,家具只有两张床、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嘉祥舅舅生前是著名出版人,他们是日本的高收入家庭,幸子的生活应该很富裕,可眼前的一切却是如此简朴。

  幸子带我来到卧室,角落里摆放着嘉祥舅舅的遗像,遗像前摆放着鲜花和几件舅舅的遗物——他生前爱听的CD、喜欢的棒球队的帽子……还有2008年去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时买的福娃。我眼窝发热,一下子陷入沉默。嘉祥舅舅是我妈妈的亲弟弟,生前和中国的家人一直来往密切。虽然他已离世7年,但是每次想起他,我都心痛不已。幸子却一直面带平静的笑容。7年前我专程来东京参加舅舅的遗体告别仪式,那个有鲜花、有沉默、有祈祷就是没有眼泪的仪式,让我明白了日本人与我们看待死亡的态度不同。即便幸子做了中国人的媳妇,在这点上也同样如此。

  幸子已经有了个6岁的孙女——我表弟的女儿乙叶。表弟一家住在东京。幸子告诉我,表弟夫妇十天半个月会带着孩子来看望她一次。但是日本的老人是不会帮助儿女照顾孙辈的。我跟幸子聊到这个问题,告诉她中国的父母都是退而不休的。她笑着说,在日本农村也会有这样的事情。不过幸子在家里为孩子留了一个房间,供他们临时回来居住。

  中午,幸子请我坐火车到两站地以外的新玉子川吃了天妇罗,她知道这是我最爱吃的日本料理。其实我知道幸子会炒青椒肉丝、麻婆豆腐,她的生活里多少还保留着一些中国色彩。

海外探亲记
责编:任 涛 邮箱:people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