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5月13日 星期六

普洱:茶马古道生态城

本报记者 张 帆 杨文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5月13日   第 08 版)

  云南省普洱市茶博苑问茶楼

  飞机进入普洱上空,往下俯瞰,满眼全是绿。生态普洱,近70%是林地,境内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

  普洱曾因茶马古道繁华,又因交通不便而沉寂,今天的“一带一路”为普洱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普洱茶到普洱产业,普洱市推出“珍珠链”工程,通过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让珍珠串起来、露出来、亮起来,将普洱展现给世界。

  好生态也是生产力

  地处“一带一路”上,又是全国首个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占据多个战略交汇点的普洱,选择走绿色发展之路,普洱市委书记卫星表示,普洱市将用绿色品牌换“金字招牌”,寻求绿色生态与快速发展的双赢。

  生态大市普洱传统工业比不过沿海。“工业差是劣势,可是对发展有机农业来说反而成了优势。”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祖祥告诉记者,有机农业对环境要求高,而未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源源不断的干净水源,在没有工业污染的普洱并不罕见,成为发展有机农业的基础条件。

  普通茶叶1公斤10元左右,可有机茶园的茶叶收购价却要贵上一倍;普通茶叶价格下行时,有机茶价格却一路高升。谈起自己茶企发展壮大的秘诀,董祖祥称:“公司生产的有机茶主要出口欧美,不是价高价低的事儿,关键是咱们有机茶种植的标准高。”

  与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情况相类似,云南斛哥庄园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有弟告诉记者,当不少大棚种植石斛销售遭遇困难之时,公司生产的仿野生石斛却供不应求。

  “从产量上说,仿野生石斛亩产才30—50公斤,不到大棚种植的1/4;可从价格上说,仿野生种植却是大棚种植的近10倍。”

  循环经济成为主流

  在云南康和木塑科技有限公司,茶树枝条、咖啡果壳,甚至塑料垃圾,都成为生产原料。清洗、粉碎、融化、压制成型,垃圾得以变废为宝。“这种技术相比防腐木,可以节约木材,相比塑料更耐氧化,使用年限到了还可以回收重新压制。”康和木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印说。

  康和木塑是普洱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缩影。近几年来,普洱全市淘汰110万吨落后产能,林产“三剩物”等综合利用效率达90%以上。通过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工业节能降耗,推广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工程,普洱市多家企业主动完成了清洁生产自愿审核。

  “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上了普洱禁入‘黑名单’,确保绿色是普洱发展底色。”普洱市“绿办”副主任王加红说。截至2016年底,普洱拥有生态茶园157.4万亩,生态咖啡园75.7万亩,生物药30.5万亩,森林蓄积量2.8亿立方米。

  好生态带来好生活

  “千家寨,古茶王,世界第一把名扬……”视频里,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弹着吉他,用普洱方言唱着《芳香镇沅等你来》。4万多的点击量,让这个男人得到了很大鼓舞。

  这位男子叫朱涛,是普洱的一个普通农民。自学的吉他,自编的曲子,自拍的视频,借着互联网融合在一起,塑造了这个“创作型歌手”。

  朱涛的歌几乎都是关于他的家乡。在普洱,推窗即美景,这里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全国1/3的物种在此生生不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拥有较高的幸福指数。从家乡的茶、家乡的景再到家乡的人,生态普洱给了朱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一带一路”奏响绿色乐章(迎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绿色发展共分享
黄沙尽去 千湖再现
普洱:茶马古道生态城
海上丝路映青山
责编:罗 兰 邮箱:luolan9520@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