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3月的一天,我们在甘肃的一所偏远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晚上熄灯铃后,宿舍里一直吵吵闹闹,后来逐渐开始有窸窸窣窣的哭声。一个孩子哭,整个宿舍的孩子都跟着哭了起来。正当我们诧异时,当地老师不好意思地解释说,孩子们是因为想家,有的甚至会哭到很晚,不少孩子还会做噩梦……哄都哄不过来,他们也无能为力。听到这里,我们都特别痛心。由此,寄宿留守儿童这个群体走进了歌路营的视野。”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上,歌路营副总干事梅冬向大家讲述着启动新一千零一夜留守儿童睡前故事项目的初衷,台下观众闻之无不动容。
近年来,与留守儿童群体有关的新闻事件不时发生,他们的教育和健康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各级政府和学校、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等纷纷行动起来,携手共同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社会公益组织责无旁贷
歌路营的志愿者们并没有在甘肃停下脚步,接下来他们又走访、调查了全国100多所农村寄宿学校,发现这一现象竟然普遍存在。经过统计,近6成的留守儿童经常出现沉闷的情绪、65.7%的学生存在抑郁风险、超3成的学生每月被同学欺负2-3次。此外,由于缺少资源和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生活老师往往由课业老师兼任,工作量巨大,让老师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受到影响。
面对如此多严峻的问题,他们能做什么呢?为此,歌路营成员查阅了大量资料。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志愿者从《朗读手册》中找到了灵感,为什么不利用每晚15分钟的睡前时间,给孩子播放睡前故事,丰富他们的住校生活呢?这个想法一拍即合,以“故事疗愈”心理流派为指导的“新一千零一夜——农村寄宿留守儿童睡前故事”公益项目由此诞生。他们开发了适宜农村寄宿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的音频睡前故事,每晚在睡前播放一个,陪伴留守儿童度过孤独的夜晚,以此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截至2017年3月底,这一项目已经帮助超过55万农村学生,覆盖了27个省份近360个区县的2200多所学校。在取得广泛成功的基础上,歌路营又增加了起床音乐——“好音乐有故事”,让孩子们每天在美妙的音乐中醒来。
在歌路营之外,还有很多关注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的组织和机构。广州市海珠区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是一家专注留守儿童心理陪伴的社会组织,他们开发了“书信陪伴项目”,通过大学生和留守儿童一对一的书信来往的方式,引导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该项目已经开展8年,累计为湖南汉寿县和广东河源市15所乡村学校,共3000多名留守儿童提供服务,来往的书信数量超过3万封。2015年1月成立的“红伞计划”是致力于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而开展的公益项目,主要根据乡村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邀请儿童教育及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开发课程,利用游戏、绘画、故事、音乐、戏剧表演等艺术性表现形式,引导儿童释放负面情绪,并对需要进行深层心理干预的留守儿童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
政府主导下社团踊跃参与
歌路营等社会公益组织关爱行动的成功离不开各地政府的支持和协助。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行动起来,在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寄宿生身心健康关爱方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
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既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人口流动的结果,又与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密切相关。随着撤点并校、举办寄宿制学校等政策的推进,很多留守儿童开始了寄宿生活。各级政府在持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农村寄宿学校硬件设施的同时,也充分关注到远离父母及家人的寄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行动的意见》出台,提出了坚持家庭尽责、政府主导、全民关爱、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确定民政部为主管部门,建立了由27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经过约9个月统计排查,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在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公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为902万。同时宣布,民政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等8个部门在全国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专项行动重点强调落实家庭监护责任,地方各级公安、民政等部门和基层组织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留守儿童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对暂时无法返家的,督促其及时指定合适人员代为监护。对摸底排查发现的1.6万名辍学留守儿童,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确保2017年上半学年所有辍学留守儿童返校复学,同时强调,对这些儿童要加强心灵关爱,使其不仅在学校中获得知识,更体会到温暖。
各地特别是劳务输出地的政府与社会团体等因地制宜出台了具体关爱措施。安徽省蚌埠市有近5万名留守儿童,近年来,借力国家两期中西部“初中工程”,蚌埠市共投入1.5亿元,改善了80多所农村初中特别是寄宿制初中的学生校内食宿条件。同时,该市建成留守儿童之家1000多所,乡村少年宫近20所,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游乐环境。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采取多种关爱保护形式。教育、计生、妇联等部门组成爱心小分队,为留守儿童送去了书包、文具、图书等用品;社区城市生活E站打造了“暑期快乐大本营”,设立了“宝贝之家”、青少年活动室等,向社区留守儿童开放……
学校发挥好核心依托作用
悦耳的琵琶、悠扬的二胡、欢快的鼓点……每天下午各种乐器声都会在浙江缙云长坑小学响起。长坑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农村全寄宿制学校,为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学校专门开设了以乐器培训为主的社团活动课,每天定时定点开展活动。2016年5月,他们参加了国际打击乐比赛,与来自国内各大音乐院校以及美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等国外打击乐高手同台竞技,最终获得银奖。此外,长坑小学还利用课余时间,不定期举办趣味竞赛、设立学校影院、开展特色班级文体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们乐在其中,较好地弥补了亲情不足带来的情感空缺。
像家一样舒适、美观、充满玩具的宿舍,和每天下午的花样跳绳、玉米皮粘贴画、葫芦丝、书法等活动,让内蒙古林西县统部小学的学生爱上了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每年夏天,学校还引导家长回到家乡,跟师生们一起活动、演出,拉近亲子关系。
解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依托学校,因为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在校园。无论是政府还是社团、公益组织的关爱行为都需要学校的组织和配合,才能取得更好效果。但对西部一些贫困地区的寄宿制学校来说,缺乏音、体、美、英语、科学等学科师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非常困难,因此要千方百计加强学校关爱能力建设。
“2015年,我们在甘肃调研时,当地的一位寄宿留守儿童为主的学校校长向我们坦言,他希望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关爱,但苦于没有资源。”梅冬说,“一方面,一些优秀的寄宿制学校有丰富的活动经验和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学校因资源匮乏而束手无策。我们就此开始思考整合资源,于是启动了‘校园综合干预计划’。”他解释说,该计划将为寄宿留守儿童为主的学校校长提供1-2年培训,并给学校提供学生生活技能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宿舍教室环境美化、体育游戏活动开展、校园信息文化建设、自主阅读等6方面资源支持。此外,还给老师每月定期发送电子教育咨询、国内外优秀教育案例和网络视频培训课程等资源,以帮助其提高教学质量。